第20章 起死回生(1/4)
周端阳的自考可谓顺风顺水,春风得意,每次考试都是四门一次性通过,因此不到两年就取得了大专文凭,有资格参加本科的报名考试了,而且通过这段时间的考试,逐步摸索到一些规律,考起来一点都不感到吃力了。
他本人的学业虽然十分顺利,可他所在的杨唐建筑工程公司,却面临了极大的困难。主要是工程款回收十分困难,而建筑市场由于金融危机的波及,越来越疲软,工程款难讨,工程任务难找,找到工程任务,由于没有预付款,还要带资搞工程,甚至为了将工程弄到手,还得花个八万、十万的乃至更多的钱,进行贿赂。工程未到手,就花了大把钱,什么时候能够拿到钱还是未知数。虽然得不偿失,可建筑企业为了生存,也得千方百计将工程承揽到手,可为了少亏一点,只能堤外损失堤内补,只能在偷工减料上做些手脚,比如说按设计应放置24根钢筋,只放12根,材料就节省了一半,还有就是以次充好,按要求应采用425标号的水泥,却用325标号的水泥替代,每吨水泥可节约50的费用,这么一来费用大大减低,原本还要倒贴的,说不定还能挽回亏损,乃至还能赚回一点进腰包。
当然这种降低成本的做法,是以其是建筑产品的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代价的,可是建筑企业的老板为了挣钱,在形势的逼迫之下,也只能昧着良心这么干了。反正利益是眼前的,至于质量问题,那也得在几年之后才能知道,今朝有酒今朝醉,顾得眼前就是,谁还去管几年之后的事呢。
就因为都是怀着这样一种心理,所以就出现建了不到三年的摩天大楼,就已经裂缝累累,摇摇欲倒,而刚修建不到两年的大桥,就已经百孔千疮,需要花巨资进行维修,方能行车。固然施工者其罪难恕,然而真正的罪犯,则是那些有意压价层层剥皮的中饱私囊者了。
只不过人心险恶,世事多变,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眼前的利益,干些偷工减料的事,不仅不足为奇了,而且成为心照不宣的惯例。此刻杨唐建筑公司也在为节约成本的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而两派的代表,则是公司的两大核心人物: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德贵和副总经理周端阳。
周端阳自从帮助杨老板在端午节前讨回了民工工资,杨德贵就提拔他当上了副总经理,自己只抓找米下锅,而将公司的全盘工作,一股脑地抛给了年轻的副总经理。
好在周端阳虽然年轻,可人却十分聪明且又非常敬业,一门心思地赴在工作上,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工程质量越来越好,公司信誉也越来越高。这给企业承揽工程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只不过当前建筑业的严峻形势,资金周转的困难,让企业陷入进退维谷,骑虎难下的窘境。
为了摆脱资金紧缺的矛盾,杨德贵提出效法其他建筑公司,也在材料上动动手足,这样既能缓解资金矛盾,又能减少亏损,甚至还有可能扭亏为盈。
周端阳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而且态度十分坚决。他振振有词地反驳道,建筑产品的生命力至少有七十年,如果在用工用料上不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就会减少产品的寿命,也是一种犯罪行为。接着他又就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说明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他带着激动地神情说道:“杨老板,这里的地质十分复杂,而且周边不远处就是大型工厂,经常是机器轰鸣,大车来来回回,川流不息,这些都会给我们建的房子带来震动,如果我们建的房子质量不过硬,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生裂缝,甚至存在倒塌的隐患,不仅害人也会害己,我们可不能因小失大,留下终身遗憾啊。”
说到这里,周端阳平静了一下心情,放缓语速十分体贴地说:“老板,我知道现在搞建筑很难,材料上涨,工程价款却压得很低很低,别说赚钱,稍微管理不到位,就得贴老本,可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样乱来呀。我已经在想办法从管理上入手,尽量降低成本,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力争做到持平甚至略有盈利。我相信目前这种局面不过是暂时现象,只要度过难关,一切就能好起来,假如我们因为工程质量出现问题,那我们公司就完了。”
周端阳说得很动情,而且都是肺腑之言,虽然听到耳里不是太舒服,可的确是一心为了公司。杨德贵知道这一段日子,端阳白天守在工地,晚上却在为如何优化施工方案,绞尽脑汁,人都瘦了一大圈,令人看着心痛,自己虽说是老板,可又怎能向这么好的帮手泼冷水呢。何况他说的的确有理。杨德贵想到这里,无奈地摇了摇头,伸手拍了拍周端阳的肩膀,说:“好吧,就按你说的干吧!”
谁也没想到,杨德贵的无奈之举,却让杨唐公司得到了起死回生,咸鱼翻身的机会。
事情虽然出自一次偶然,可这偶然却包含在必然之中。
这次偶然事件出自临近厂的锅炉爆炸,谁也不知道好好地锅炉为什么会爆炸,因为相关的人员,都在这次轰然一声的大爆炸中,灰飞烟灭,陪同一起毁灭的还有两栋厂房,三名值班人员。
这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宛如一场八级大地震,不仅将这家昔日昌盛的工厂变成断壁残垣,还直接波及临近的建筑物。
杨唐公司施工的地点正在这邻近建筑物之中,这是一个欧式风格的多层住宅群,名曰莱茵小镇,前期开发为10万平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