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再辩群儒(1/2)
张擎笑笑问道“那好,我便问你,清谈兴于何时。请百度搜索进本站。??”
谢琅回答“兴于魏晋”
“那么清谈讲述的又是什么?”
“以庄周思想解释儒道。”
“那么请问,儒道的思想又是什么?”
谢琅微微挑唇轻笑回答“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重视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当然这是最直观的。”
他双手负于身后,看人的眼神专注而认真,声音更是如同翠玉相击,通身的高华气度让周围的一切都甘为陪衬,继而言道“ 儒家的核心乃庸之道,而庸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把握阴阳的大智慧,尤其讲变通,而也代表变通,当一个事物它大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代表大,当它小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代表小,当它极端才合理的时候,代表极端。 庸之道,是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点。而 仁义礼只是安人法,将心心平衡的方法,庸才是治世之道。”
他点头颔首间吐出最后一语。
周围人皆点头称是,认为同理。
谢琅说完也看了一晚张擎,示意她继续问。
张擎笑笑问道“那么请问仁义的讲又是什么?”
“穷寇莫追是仁,有理让三分是仁,做事共和,共赢一样是仁,此乃小仁。而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仁爱与正义则是大仁。”
“那么如何解释仁爱与正义。”
“仁爱者,应广施天下,舍弃生命取其义来扶治天下,不过这该是统治阶级王侯将相应该算计的。”
张擎笑笑回答道“三郎博达古今,可以依照玄理来解释儒道的仁善与正义,可是 三郎既不是统治阶级,又为何谈仁爱与正义,既然研习了仁爱与正义却不真正去做,那岂不是尚未参透仁爱的真正含义?你在此讨论仁义,可是却不愿学以致用,又不愿意传道授业,而是只在这里空谈风月,那你说的岂不成了空话。”
周遭一片静寂,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张擎,却没想到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小姑子居然抛出一个这样问题。
而为之与张擎不远的 谢琅也不过笑笑说道“小姑大可直言继续。”
“东西两汉以儒典以仁义礼智信来治理天下,所以大汉江山四百年。而如今世人皆崇尚魏晋放荡不羁,又参杂了黄老学说的儒典来洗脑人心,又经历了多少年?从北魏,至东西两晋,刘宋,南齐至南梁六朝却只有三百年。难道这如此浅显的道理需要我再次解释吗?易经之第一卦,干(读qian)卦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说人应该效仿天的德行,时刻不停的去修炼自己的德行,像天一样完全平等,无私的去利益天下万物。 而化,是一个国家前进的车轮,你们口不谈国事,不谈民生,不谈财务,只谈风月,的确够放荡不羁,可是若有一天北魏大军来袭,你们还指望着你们用玄理把他们大军说退不成?!”
.........
“你们依照南梁的庇护横行,肆意挥洒你们心的被扭曲过的膨胀了的愤世嫉俗却停滞了国家前进的步伐,难道还觉得你们做的对?!”
谢琅微微一笑答到“?想不到我建康城还有如此忧国忧民大胸襟大视野的小姑,只可惜投胎成了女儿之身,若是投身成了一郎君,必然可以报效朝庭。可是小姑却误解了一些事,我们聚在一起喜谈玄理,只是个人追求不同罢了,好有嗜酒者,好赌者,爱色者,正所谓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其实意思是:人的内心世界各不相同,好像他们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
他倒了一杯甜酒,轻轻饮了一口又唱言道“若人人皆有帝王之志向,也有帝王之睿智,无王侯,无将相,无贩夫走卒,那岂不是天下大乱。人各有所想,各有所虑正如陶潜先生所言,亦可为人梦所想。”
他的意思是,人性不同,才能组成一个社会,若天下人都想去当皇帝,也都有当皇帝的睿智, 那天下间岂不是没有了王侯将相,没有了贩夫走卒,那么天下人都去当了天王老子谁去当兵啊?!所以人各有自己的志向:山隐士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知是多少人梦所想。?
张擎接口道 “郎君说的不错,可是郎君可知,一个国家是由着不同阶级组成,百姓是最底层的,人也最多,次之便是士人,她相对百姓会少一些,再次之是执权者,他较之于士人还会少一些,最后才是掌权者,只有一个。他们的数量都是相对稳定的,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若是一方过多,而另一方偏少那么这个阶级便会失衡,导致不稳,最后崩塌分裂。而南梁现在便是这种情况,多数有能力的郎君皆不意在报效朝庭,而是与穿着长袖宽袍,摆出一副视金钱如粪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样子。”
张擎说完这句之后,回身向四周看了一圈。又说道“所以自从玄理开始,自从这纸醉金迷放荡不羁的白弱时代.开始,我汉人便走了下坡路,以至于短短三百年更换朝代却如同走马灯一样,而且你们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没折腰得到了米,还得到了酒,因为你们家里有人替你们弯腰求米,甚至弯的更多,求的更多!当然我说的是有一些真才实学可以齐家治国的青年郎君,而这里却也有不少滥竽充数的鱼目混珠的。”
张擎再次浅笑看了一眼那些所谓的名士说道“其实有些人并没什么真才实学,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