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变天(1/2)
刘府内院。
“李兄当真是山阳李典,李曼成?”刘玄强忍着心中的喜色,凑上前,略有些急切的问道。
李典有些疑惑,但还是耐着性子,解释道:“在下祖居山阳郡,姓李名典,字曼成。”
刘玄闻言,嘴角的笑意再也藏不住。快步向前,来到刘兴跟前,朗声道:“李兄胸有韬略,有大将之才,不如请他接替您继任武县县丞,专门训练兵士。”
“公子,这……”。
李典想要拒绝,但却无法开口。原因无他,刘兴,正是他的授业恩师。
河间王一生克己复礼,尊崇儒学,而刘兴也是一位儒学大家,虽家道中落,其贤名却是远播武县内外。
李典自幼偏爱儒道,尊重博学之士,为了拜刘兴为师,他不辞辛劳,远赴百里至此,但他却不敢擅自在武县任职。
李典的伯父李乾,颇有英雄气概,在山阳郡乘氏县聚拢数千食客,自己又是钜野县令。
三国时代世家门阀观念很重,若不能得到家族认可,李典纵然答应,日后也难免会被李乾召回。
“曼成勿要为难,武县初遭大乱,一切都要从长计议。”
刘兴将李典的表情收于眼底,他虽是腐儒,但也有着识人之明。
对于李典,他比刘玄了解的更为透彻,文武双全,又颇有智谋。
但他也明白,李氏一族在山阳郡势力强大,他们自然看不上他这个落魄皇室的遗脉子弟。
“父亲……”。
“罢了,玄儿,今日你和曼成一同陪着夫人前往城南,为那里的难民施粥。”
刘玄还想再劝,却被刘兴挥手打断。
刘玄也就止住不说了,反正只要李典还在这里,他有的是机会接触他,不怕争取不过来。
……
三日后,刘兴派往州刺史府的呈递万民书和杜生田生前罪状的人回来了。
“禀告大人,这是焦使君回执的牒文,请大人过目。”来人单膝跪地,朗声说道。
刘玄上前接过竹简,转递给刘兴。
“杜氏无德,理应当诛。吾久闻刘君贤名,今拜刘君为武县县令。另,据密探来报,青州黄巾渠帅管亥残部已经逃窜至太山以北。武县毗邻太山,万望刘君早做打算。”
竹简上的内容令刘兴又惊又喜。
刘玄接过竹简,看了内容之后脸色一变。
管亥,三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黄巾将领之一,曾率军践踏北海,围北海相孔融于都昌,凶威滔天,威名遍及北方各地。
“你先下去!”
“是,公子。”
刘玄挥手示意报信人离去,待后者步出大堂,他快速来到伏案前,奋笔疾书。不多时,一幅幅守城器械跃然纸上。
“父亲,此乃守城利器,只要在管亥大军到来之前打造出来,相信我们足以支撑一段时日,以待援兵。”
刘兴将图纸拿在手中端详,线条分明,这是一种简易连弩的图纸构造,这种图纸在后世被弃之如蔽履,在这里却是无价之宝。
“玄儿,你从何处得来的这种图纸?为父怎么从未……”。
“报!”
门外,一道急切的声音打断了刘兴的话。
一位官差冲了进来,累的上气不接下气,“禀、禀告大人,天……天要变了。”
“天要变了?怎么回事?速速道来!”
刘玄心中涌出一股不好的预感,顺手拿过一碗凉茶水递给官差。
后者一饮而尽,略微平复后,哭丧着脸,继续道:“禀大人,京师洛阳发布檄文昭告天下:董卓废除少帝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协为天子,自为相国,封郿侯,责令天下郡守刺史人等入京朝拜新帝。焦使君言身有沉珂,不便进京,特命小人前来,通禀大人,令大人放弃武县,升任济南国长史,即刻入京。”
“乱臣贼子!”
刘兴怒发冲冠,一脚踹翻了一旁的案牍。
儒家尊崇三纲五常,董卓犯上作乱,公然废除少帝,实乃悖绝臣纲之举。
“我去!董卓这老家伙怎么会提前废帝,难道是因为……”。
刘玄如遭电击,整个人呆若木鸡。
他这只胡乱穿越时空的小蝴蝶,终于在三国时代显化出来。
按照原本的历史走向,董卓要等到九月份才会废除少帝,现在提前两个月实施,足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接下来的历史走向,是否还会按照原本的轨迹运转?一切都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半个时辰后,一道道命令自刘府内院发出。加固城墙,整顿兵马,筹备守城物资……
董卓公然废除汉少帝,这一举措,成功揭开了大汉皇朝台面上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自此,天下大乱,战火纷飞,一个长达百年的混乱纷争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青州刺史焦和胆小懦弱,但却是一只名副其实的老狐狸。这个节骨眼上他故意称病,又提拔刘兴,为的就是借此让刘兴前往京师刺探董卓的意向。
这个道理,刘玄父子都懂,但却无法拒绝。
原因无他,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还有杜生田之子杜有德这个反骨仔在外面伺机报仇。
一番商议后,刘玄自告奋勇,决定代父前往京都。刘兴夫妇虽心有不忍,但却不得不放任刘玄离去。
青州黄巾余孽正准备伺机攻城,若是刘兴此刻离去,城内群龙无首,一旦敌军攻城,必将城破人亡。
翌日清晨,在众人的目送下,刘玄与刘非各自骑着一头高头大马,挥泪诀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