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雁门之围(1/1)
大业十一年(615年)四月,李渊被调任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镇压山西的农民起义军,于是又举家迁往河东。[库]李渊推荐他的好友夏侯端任副帅,夏侯端懂得看天象和人相,他对李渊说:“隋朝根基已经动摇,杨家的天下坐不稳了,能重新安定天下的人就是您,您早点动手就是顺应天意,晚一步就可能有杀身之祸。”此时天下大乱,李渊早就有了反隋之心,但是李渊深谋远虑,他认为起兵的时机尚不成熟,表面上不得不效忠杨广。
临行之前,无垢回了趟娘家,看望母亲和哥哥,又一同去看望了外祖母和舅母。离开了自己最亲的人,前往陌生的河东,就像以前离开洛阳到长安投奔舅舅,都是迫不得已的感觉,好在有丈夫在身边,无论思念哪位亲人,只要靠在他的肩膀,看到他的笑容,心里自然也就温暖起来……无垢心里明白,有他的地方,才是她的家。
到达河东后,李渊没有片刻耽搁,他调集五千精兵,带领夏侯端、李建成和李世民,率部在龙门与毋端儿激战,杀敌一万余人,俘获六万多人,匪首毋端儿也身中七十余箭而亡,仅有四千残匪逃亡,河东诸州县都已尽归朝廷……
八月,皇帝杨广巡视北部边塞,突厥始毕可汗闻讯后,准备率数十万骑偷袭他的车队,义成公主(她本是被隋文帝嫁给启民可汗的宗室女,启民可汗去世后,按照突厥风俗又改嫁给了他的儿子始毕可汗)遣使告变,杨广急忙驰入雁门郡(今山西代县)。突厥骑兵将雁门郡层层包围,雁门辖有的41座城池,很快被突厥攻占了39座,雁门城内军民又15万之多,然而粮食仅够20天的食用,形势危急万分。杨广抱着七岁的幼子杨杲哭肿了双眼,帝王威仪荡然无存。危机之中,杨广采纳萧瑀、樊子盖等人的建议,派人突围出去联络义成公主,下诏招募天下诸郡发兵勤王,激励将士们坚持防守。
李渊接到消息,认为这是一个消除皇帝对自己猜忌的大好时机,便决定让李世民应召前往,李世民也觉得这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大好时机。
雁门之围,何等大事?纵是闭门不出,也会有所听闻,无垢又怎会毫无洞察?她虽然只有十五岁,但她自知,家国天下较之儿女情长孰轻孰重……一如往常,无垢给李世民收拾好了包裹,还给他做了新的战袍。
李世民回到屋中,无垢不在,他见床榻之上放着一袭白色的战袍,在战袍的领边绣着一朵牡丹花。李世民知道无垢喜欢牡丹花,她以这种方式提醒他,一定要平安归来。
“二哥,你回来了……”无垢进屋,见李世民正抚摸着战袍上的牡丹花,“我连夜做的,还喜欢吗?”
李世民动情地拥住妻子,她总是这样贤淑明达,“喜欢!穿着它……就感觉你陪在我身边一样。”
“二哥,沙场无情,刀箭无眼,你一定要小心,我还是那句话,只要你平安归来。”无垢似乎想到了什么,轻轻挣开李世民的拥抱,“二哥,你等一下……”她打开一个精致的箱子,从箱底拿出他父亲的弓,交给李世民,“我父亲凭着它,威震边关十多年,二哥此去也带着它吧,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好运。”
李世民接过弓,搭手拉了拉,“好弓,我李世民一定要配得上这把弓。”
次日,李世民便赶往了雁门关,隶属于屯卫将军云定兴麾下。十八岁的李世民第一次上战场,就展示出他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分析当时形势,认为敌众我寡,于是大胆向云定兴将军提出:白天多张大旗,夜里多击锣鼓,让突厥人以为大批救兵已到,必然会自动退兵。
云定兴听了不禁惊叹,“真乃……后生可畏啊!”在如此无计可施的万难之际,这个计策的确甚妙,云定兴采纳了他的建议,突厥人果然以为“王师大至”,再加上杨广私下派人向嫁到突厥和亲的义成公主求救,义成公主传信给始毕可汗说“北边有急”,突厥人急引军退去,雁门之围遂解。
好大喜功的皇帝杨广,便又恢复了往日的精神,竟下令,派出两千骑兵追击突厥兵;结果,隋军追到马邑,俘虏了突厥的老弱残兵两千余人……
围困既解,皇帝自是大喜,摆下酒宴大宴群臣;云定兴带着李世民也在其中……
“谁是李世民啊?”落座之后,杨广的目光扫向了殿下,只见末坐之中站起了一个少年,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陛下,在下李世民!”
杨广盯着李世民,心里颇为赞赏,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好,好,朕要重赏你!”
李世民一揖,“陛下,在下救驾不是为了赏赐。”
杨广哈哈大笑,“无碍,朕与唐公是表兄弟,我们也算亲戚,这样吧,朕赐你一匹宝马如何?”杨广知道李渊乃爱马之人,儿子肯定也是一样。
“谢陛下!”李世民谢恩坐下。
宴后,云定兴意欲挽留李世民在他军中,帮他处理军务,但是被李世民拒绝了,他挂念家中的妻子,要回去给她报平安。
从此,十八岁的李世民,名扬天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