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名府卢氏(1/2)
“卢某生于北京,长在豪富之家;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婚之女;更兼俊义作事谨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其人家世清白,为人谨慎,世居大名府。”
作为后世人的卢俊义,对前辈的家世也知之甚少,《水浒传》中唯一能记住的便是,吴用给卢俊义算命时卢俊义说的这一段。
卢杰走后,卢俊义便闭眼沉思,凭借前世残留的记忆,大名府卢家的情况慢慢浮现。
大名府卢家本是范阳卢氏后裔。
范阳是中国历史上,古代的一个地名和行政区划,范阳在历史上所辖区域多有变动,约在今保定以北,北京以南这一带。基本上和北宋时期的北京大名府一带重合,故大名府卢家本是范阳卢氏一脉。
说起范阳卢家了,那可就厉害了。
卢家始祖卢敖,号雍熙,本是齐国姜姓后人,秦始皇时被征召为五经博士,卢敖入朝后,迁居范阳(今属河北定兴县固城镇),其子孙迁居至涿水,在涿地(河北涿州)定居,因此卢氏一族以范阳为郡望,世称范阳卢氏。
卢敖后代有:卢绾(被刘邦封为燕王)、卢植(刘备的老师)、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慧能祖师(俗姓卢,祖居范阳)。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河北涿州)人,东汉经学家。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与蔡邕等校勘儒家典籍,后成为配享孔庙的二十八位大儒之一。卢植的幼子卢毓在曹魏朝廷担任司空一职,他的后人世代累居高官,出现了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等名人,使得这一家族逐步成为北方的名门望族。
南北朝北魏的时候,卢氏成为北方“王、崔、卢、李、郑”五大姓氏之一。北魏朝,孝文帝下诏更是将范阳卢氏认定为第一等大家族,三位公主下嫁卢家。隋唐时期,范阳卢氏威名更甚,前后出现了八位丞相,史称八相佐唐!(卢同、卢承庆、卢怀慎、卢杞、卢莲、卢翰、卢携、卢光启)
五大姓其中四家随着时代变迁,陆续衰落,唯有卢氏家族由隋至唐,再到五代,一直名满天下,屹立不倒。在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学等领域名家辈出,代有才人。从卢植的幼子卢毓在三国时期两度拜相,一直到北宋初年的卢多逊任职参政知事,这一家族先后出现了二十二个宰相,封王者三人。
五代十国期间,各割据势力轻文重武,崇尚武力,不再相信君权神授,而是开始信奉武力,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因此以儒家传承的氏族大家势力进一步被削弱,这中间就包括范阳卢氏,而且是受冲击最大的一家,一是此时范阳卢氏成为唯一传承千年的世家,所谓枪打出头鸟,卢氏自是首当其冲,二是范阳处于中原政权(五代)与北方游牧政权大辽的交界地带,双方来往各有攻伐,卢氏作为望族对中原政权自然出力不少,这也更加成为大辽打击对象。
因此,经历五代十国70余年的战乱摧残及大辽的打击,范阳卢氏的势力早已不复当年,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宋初年依然出了个卢多逊任职参政知事,也就是在此期间范阳卢氏重武大过了重文,范阳卢氏的家业也逐渐向大名府转移,毕竟乱世期间雄关更能带来安全感,这是近百年战争不断的必然选择,以至于到北宋末年,迁居大名府的卢家已成为豪门,再也称不得世家。
因大名府南门面向大宋,是大宋境内商贾入城的必经之地,那卢家的祖业便置买在南门附近,又因要抵御战争,保护族人和家业安全,如今卢家也有了自己的家族武装势力,虽然受大宋重文轻武国策的抑制,但由于地处宋辽边境,却也有一定的规模,尤其是以刺探大辽军情动向的鹰组最强。
卢俊义仔努力地回想着卢家的情况。
鹰组有成员100余人,由自己最信任的庶出大哥卢杰统领,三年前为培养、增强鹰组的战斗力,由大哥卢杰亲自在卢家接济、救养的孤儿之中挑选后起之秀30人,带到辽国境内进行实战化的训练。现在小有成效,回来向自己这个家主汇报、请功了,不成想由于前辈卢俊义志大才疏过于狂妄自大,以致身陷大牢。
后来卢俊义上了梁山,但由于一连串的打击,性格又从自负转为自卑,加上身为大儒之后居然落草为寇,自觉无颜再进卢家,随转让家主之位,离开卢家。
想到此处,卢俊义不由长叹一声,这个前辈真应了那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么好的一手牌居然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现在自己居然有缘穿越在此,自然要重振卢家,改变这个悲惨的下半生。
作为后来人,卢俊义很清楚,北宋的繁荣和孱弱,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文明、商业高度发达的朝代,由于畸形的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北面有大辽,西面有西夏不断侵扰边境,年年花钱买平安,仰人鼻息,后来又因为短视的联金灭辽政策,彻底的葬送的大宋的大好河山,后世更有崖山之后再无中国的叹息,使华夏文明遭受巨大的损失,许多经典子集不得其综,许多科学技术不得其传,后世的时候每每想到这些无不痛彻心扉。
如今自己既然来到这里,这种情况断然不能再让其发生!如果不能为我们引以为傲的华夏文明做点什么,岂非枉我再世为人!
何况,自己这么帅,还tmd这么有钱,一定会有许多小妞等着自己!又怎能辜负美人的期盼!
李师师,我来了!
梁山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