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好一个小道士(1/2)
我手拿流星弯月刀
喊着响亮的口号
前方何人报上名儿
有能耐你别跑
我一生戎马刀上飘
见过英雄弯下小蛮腰
飞檐走壁能飞多高
我坐船练习水上漂
啊~~~~~林子大有好多的鸟
啊~~~~~做好事不让人知道
啊~~~~~是是非非惹人恼
啊~~~~~啊~~~~~~
好大童声打破了山中的宁静。六月时节,夏日里的酷热不堪发挥的淋漓尽致,难得这地方山高高的清晨时候,有些难得的能享受到一时凉爽。晨雾如烟,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变淡,露出晨雾下的一片百年老柏。山野老林子因为多年砍柴取枝的斧正,多了几丝古色古香的烟火味,少了几分原始老林的穷恶。这里好一派风光,而童声便在这一片绿荫里头传出的。
循音找过去,在一颗歪脖老槐的树干上,斜卧着一个身穿洗得发白并打了好几处补丁的道袍的十二三岁出头样子的小小少年。虽说穿的过于寒酸,但这个少年却灵气逼人,有着用不完的精神头,唱着奇怪的歌曲,高歌不断。近看之下更了不得,这少年长得宛如画中的护法仙童一般,眉清目秀,象貌清奇,一看就比寻常凡夫俗子不同。发如蚕丝微微发亮,绾成两个发髻,肤如温玉,褶褶生光,尤其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异常灵动,一见便知是一个心思敏捷的孩子。
小道士的道袍有些宽大,却一尘不染,整洁非常,当真是两袖飘风,光是这个卖相就很讨喜。此时这个神仙般的小道士好像唱累了就换上一副懒洋洋的样子,斜靠在树杈上,一条腿就这么荡在空中,摇来晃去。手中拿着一个茶壶,另一只手拿着一块大红糖馒头,喝一口茶水,就一口馒头,吧唧吧唧吃得正香,另一边又老神在在地闭上眼睛,同时嘴里郁叨个没完。
小道士道号“浩奇”,是这座山上兴隆观中仅有的两个弟子之一,据说道观主人当年捡到的时候眼睛滴溜溜乱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索性就取了个与“好奇”谐音的道号“浩奇”。该名道童俗家姓刘,本来是道观三十里外的流洋县上有名有姓的大户人家。奈何不知得罪了哪路仇家,全家上下一百多口,在一夜之间被杀个精光,只留下这个不到十岁的孩子,那晚还有一口气的他幸运的被道观主人秘密带走。
眼见天气有些酷热,小道士肆意地敞开了胸襟,露出白皙皙的胸膛。右胸有个方形胎记,而在左胸有一个明显的伤疤,这是两个对主人来说最最重要且深刻铭心的印记。
小道士抖落了掉在胸前的馒头屑,右手顺着伤疤,轻轻地一划,那本来小小的一块圆形疤,变大了几分。当年凶手并没有因为是个小孩便手下留情,一刺穿心,毫不手软,只不过这个人似乎对自己的武功颇为自负,一剑既出,便没有多看,却不知这个当年的孩童心脏与常人有异,这一剑穿了肺叶却没有伤及心脉,又因为剑身如针,让小孩子侥幸留了一条性命。看着胸口的伤痕,浩奇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
小道士的灵魂本是来自地球二十一世纪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奈何歹徒的一刀便成了乾武界的一个小鬼,可惜还来不及感叹重生的美妙,还来不及欣赏这一世的颜色,便因为这一剑,而再次等待死亡的光临。而幸运再次眷顾了他,路过的申须道人因为某个原因悄悄的把还剩一口气的他带离流洋县,没有惊动任何人,恐怕谁也不会想到当年刘氏家族还有一名幸存者在三十里开外的兴隆观成了一个道童。有高手相救,自然不同,一番施为之后,活下来并成了孤儿的刘浩被申须道人收为关门子弟。
对于整个武林来说,兴隆观如沙粒般渺小不堪,是不入流的无名小观,但对于此处的清水小镇却是很有名的。兴隆观本是清水镇众善徒集资修盖的道观,道观不大不小,但不知是什么时候来了一名与镇长有故的申须道人入住其中,镇长就直接就把道观批给了他。道人一住就是三年,但道观再没有收过一名道士,只是招了数名长工负责三餐和打扫,也收留过一些流民在观中做事。
兴隆观是奇怪的,不招道士只收打杂的,但镇上百姓不在意,只知道申须道人每周会到镇上义诊,解决各种疑难杂症。有知情女病人称就诊的时候感觉暖暖的很舒服,后来吃了点药病就好了,申须道人原本被称呼为无名道人,因为他不愿意报出名号,但每次道人义诊之际会顺道向镇长申请必需品,粮食蔬菜布料之类,久而久之大家就唤他申须道人。
申须道人几年下来一直只有两名关门弟子,收了小徒弟浩奇之后就拒收了所有闻名而来的平头百姓的孩子。申须道人再未收徒,而镇上的李大婶看到浩奇这小孩子的第一眼就惦记上了,频繁的来兴隆观善捐,她多年未育,和王大叔也基本放弃了,自从去道院捐粮看到浩奇这小道士就打心眼里喜欢,求着申须道人希望能收做养子,但都被申须道人拒绝了。
从此,世间少了一个刘浩,却多了一个道号为“浩奇”的小道士。
“是不是我就特别的倒霉?悲催啊,md才八岁就有一群黑衣王八蛋找上门来家族的血海深仇,此仇不报,小爷不是人,怎么报?学武功?那个肾虚师傅最多会点三脚猫,起初还以为遇上武林高手了可以学得一手神功秘籍。”
“结果这个肾虚师傅差点被饭噎死,我就放弃跟他学武了,他也倒好,也没想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