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屋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唐船》

笔趣阁书屋(00kshu.cc)

首页 >> 唐船 () >> 第264章 第四部海上丝路30书院之论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cc/15000/

第264章 第四部海上丝路30书院之论(2/3)

夫也都知道你的难处,这是吴公子我们俩共同凑的,不多,十万零六千两,十万两该给人家刘家,待会儿就给人家送去,每人两千两是给三位镖师压惊的,今后在漳州地界上,多多给我们沈大官人帮忙也就是了。”汤景颇为自豪地答道。

沈琦一下子也感动得说不出话了,而朱辉在返回南京的路上,还在担忧汤景和吴襄在南京犯浑,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看沈琦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汤景笑着讲道:“我汤某本来是准备坐吃等死的,如今想通了,今后愿为各位效犬马之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报答月空长老和沈大官人的恩德。”

沈琦从漳州回来的路上,也是担心吴襄和汤景他们会不会糟蹋自己的产业,到家一看,除了吴襄花了不到一万两银子,办了一家书院,帮着汤景打官司有一些小的花销,打官司主要用的还是汤景自己的钱,账目全都一清二楚,在沈月瑛和何氏夫人的帮助下,沈琦的太太也能操持家业了,家中井井有条,反倒是自己的几个亲兄弟让他有些不放心,最终还是出了沈茂这样的丑事。

汤景有海外贸易的经验,又亲自开设过丝绸织坊,沈琦心想,如果汤景要是愿意到月港帮忙,或者能到海外开设工厂,还真是求之不得了,但又不想自己主动提出来。

听了汤景的那些话,沈琦对汤景也表示了一番兄弟之情,又对妹夫吴襄夸赞了几句。

汤景又急着问起了朱辉,有关两个女儿的下落,朱辉便将郭奕带来的消息给汤景简述了一遍,滞留在日本国的那些人现在已经全都转移到了琉球,不日便可将大家从琉球接到漳州了。

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两位心爱的女儿了,汤景激动得热泪盈眶;同时,也突然想起,那份关键的文书居然不小心被沈茂偷走了,自己和夫人何氏居然之前还不知道,因此,也想亲自到福建去一趟,找一找庞尚鹏,但如果房契真的还在老庞的手上,即便没有那份文书,相信庞尚鹏也会认账的。

想到这儿,汤景讲道:“听说沈大官人不日也将远赴马尼拉及新大陆的阿卡普尔科开设丝绸工厂,月港那边没人能帮着管事,若是沈大官人信得过我汤某的话,我愿意明日跟随您前往月港帮忙。”

听汤景有意愿帮着自己在月港经商,沈琦颇受感动,答道:“难得汤大官人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你我弟兄联手,将金陵、月港、马尼拉及新大陆的阿卡普尔科连成一线,定能开辟一条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将来再有月空长老和玄德真人在新大陆教化人心、宣化四海,我们定能开拓一片新天地,那可真是开华夏数千年文明之先例了!”

沈琦这份激动人心的感慨刚刚说完,吴襄忍不住了,热情洋溢地大声嚷道:“各位哥哥,知道我为何在金陵开了家书院吗?”

提起书院,朱辉就想起了庞福评价的那本《浪史大观》,还有那本来历不明的《金瓶梅》,脸滕地一下子红了起来,还以为吴襄又来王婆卖瓜,忍不住对他喝道:“大舅哥,不要给大家添乱了!”

“添乱!”吴襄立刻拿出了大舅哥派头,厉声质问道:“臭小子,哥哥来问你,你才读过几天书?”

朱辉知道,如今的吴襄不再是那个豆腐坊出来的混混了,赶紧收敛了起来,低声讲道:“哥哥,你有功夫也到书院去看看吧,总不能让那些‘文曲星’下凡的才子们,整日里只做些。”

吴襄把眼一瞪,问道:“臭小子,你懂什么?《孟子?告子上》,孟子与告子辩,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孔老夫子在《礼记》中也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汤景听吴襄又讲起了之乎者也,便劝道:“吴公子,好了、好了,你要办书院,也没人拦着你。”

吴襄推开了汤景,不依不饶地接着讲道:“世人皆是俗人也!这喻世明言,是我吴夫子讲的千古名言。”然后,转着圈看看周围的每个人,这些人全都被吴襄看得自己就是俗人一样,有的憋着笑,有的绷着嘴,也有人低下了头。

接着,吴襄大声讲道:“好在我大明子民,经受了数千年文明的熏陶,自幼便懂得礼义廉耻,虽然不是人人都会诗词歌赋,但打小都有意无意地接受了圣人的教化,多少都懂得一些诗书礼仪。你们将来不是要下南洋?还要远航新大陆吗,你们也不想一想,那未经开化之地的蛮夷,你们拿什么去教化他们?天天给他们讲之乎者也g呵,若是这样的话,不被人家把你们打出来,那才怪呢!”

吴襄这些话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沈琦、朱辉、汤景等人都笑着直摇头;那三位镖师可能觉得还是有些道理,彼此开着玩笑,低声细语了起来,似乎相互指着对方说,你不是读圣贤书就犯困吗,吴公子的书倒是适合你来读一读……

听着三位镖师的玩笑话,也算是让沈琦、朱辉和汤景等人开了窍。

汤景问道:“吴公子,你不会想将来把书院办到新大陆去吧?”

吴襄底气十足地答道:“哥哥,还真让你说对了!俺来牵头办这座书院的目的,正是为了给月空长老和玄德真人师父培养能赴海外教书育人的人才,儒释道、儒释道,现在释、道有了,还缺儒,你们说是不是?我为什么只用那些落第的秀才,还有那些连乡试也过不了的、考了一辈子秀才的童生?咱大明的子民,有点

状态提示: 第264章 第四部海上丝路30书院之论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