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屋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周宣王散打四十六年》

笔趣阁书屋(00kshu.cc)

首页 >> 周宣王散打四十六年 () >> 第18章 退休干部受审实录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cc/151660/

第18章 退休干部受审实录(2/2)

情基本已经结束了,但是,他们却另外多问了几个问题,让老人家更加紧张,因为,屈打成招的事,他是听到过的。

问:“王老六在东山盗挖青铜三年,活埋20名矿工的事你清楚吗?”

老人如实说答:“我不清楚。”

问:“宣王32年,王老六欺骗理正,捉弄群众,向群众发钱,要求选他当寨长的事你清楚吗?”

姨男答:“不清楚,我已经离开铜官寨了。”

问:“你还有其他要说的吗?”

姨男答:“没有、没有,老人终于松口气了,但是他却突然有些激动了,继续表白说,我可以向宣王起誓,我没有伸过手,得过不义之财。但是,我没有原原本本地执行政策规定,宣王把我从农村调出来,为国捐兵役,为国保边疆,我很荣幸,我也不容易,我也很珍惜。”

两个来人,不等他多说,直接说,“你不要说这么些多。老人只好不说话了。”

问:“你今天所讲是否全部是事实?”

姨男答:“全部是事实。”

问:“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姨男答:“没有。”

问:“今天我们找你谈话的过程中,有没有逼供、诱供等非法调查行为?”

姨男答“没有。”

女工作人员说:“请你在校对以上笔录后签字。”

姨男签字画押,完毕。

女工作人员这才端祥了这位大爷、曾经的同行的面貌:

干瘪而多皱纹的脸皮,象冬天风中的柚子,深土黄色的皮肤上点缀着斑斑点点的乌红斑块,灰色的胡须稀稀拉拉地分布在脸庞上,嘴唇已经干裂没有血色了,鼻子上密密麻麻地点上了老人斑,浑身上下看不出曾经国家工作人员的印迹。

两只老眼有时刷地透出几道凛然正气,尤如两道闪电,直逼人心底,只有此时,才能看出他曾经的意气风发和责任担当。枯柴般的手上青筋清晰可见,脑袋上的灰白的头发大有地区包围中央之势,中间都秃了……。

啊!岁月不留人啊。这两个大周基层干部心照不宣地将退休干部大爷的今日映照在自己退休干部的明日光景上。

辛辛苦苦为大周事业奉献一生,尽职尽责一生,晚景不能善养,还要为当初的履职行为担当责任。思前想后,越发凄凉了起来。

而此时,黄叶沙沙,寒风凛冽,几只猫头鹰在不远处阴邪地瞅着他们三个人。居然没有道别,居然没有送别!就这样分别。那两个询问官也许看到了他们的明天就是老人的今天!

这两个人,姓甚名谁,无从知道,但是他们是“监察”人员无疑,“监察”来源,但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最早的监察官是何时出现的,也鲜有人知2800年前的逨鼎上,竟然记录着一位西周监察官的故事。

2017年3月28日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博物馆时光》栏目播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系列专题片”第二集《逨鼎里的西周监察官故事》,还原周宣王对监察官“单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的场景,讲述史上最早监察官的故事。

“你要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能贪图享受而放纵自己;你是监察官,要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不要欺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百姓;审理案件要明辨是非,公平公正……单逨,我今日对你所说的话,你要时刻铭记在心,切勿辜负我对你的信任。”《逨鼎里的西周监察官故事》中,周宣王在任前训诫“监察官”,言辞恳切,闪烁着“压实主体责任”的光芒。

为时刻铭记周天子训诫,单逨在逨鼎中铸刻下了天子册封的全过程,上告先祖,下示子孙。

这件珍贵的青铜器在被黄土掩埋千年后,于2003年1月19日在宝鸡眉县杨家村窖藏得以出土,它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四十三年逨鼎。千年青铜瑰宝,展示了中国先人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四十三年逨鼎记述的是中国特色监察制度之滥觞。监察独立于行政与司法,纠察百官,秩序井然;历经千年,渊源流传。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了,下回再接着讲,谢谢。

(本章完)


状态提示: 第18章 退休干部受审实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