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邻居(1/2)
第44章
如果田小满没记错的话,刘大成买自己就用了二两银子。刘大成那会儿腿脚受了伤,肯定是很少到镇上来,除非是来医馆看病。很有可能刘大成用他看病的二两银子买了自己。
这一下田小满的心理负担就大了去。会不会就那一回的耽误害得刘大成这病拖成治不好了?
龚大夫只当田小满诧异这花费太高,便点头应道:“是啊。我这药里的成份可不简单,既有养血活血的丹参、当归、赤芍,也有活血祛瘀的川芎、红花、蒲黄,还有破血散结的三棱、莪术、桃仁等等,用量是两个月,每日都要用。”
田小满没听懂龚大夫说的这一长串药名,她迟疑地问道:“那他现在还可能治好吗?”
龚大夫应道:“依刚才诊断情况看,刘大成脉息强健有力,气血旺盛,他这腿也不是不可治,只是恢复的时间会延长。具体什么时候能好,这个倒是说不上。但如果按时用药治疗的话,至少不会加重病情。”
田小满点头如捣蒜,麻利地交钱拿了药。从仁济堂出来的时候,她将随身带来的风干肉拿到香源饭馆交掉,结回了一些银子。他们一家三口这才坐上回村里的牛车。
“你也不用内疚。我腿脚上的毛病也不是因为你落下的。”刘大成忽然开口说道。
原来刘大成不是那种粗人,还察觉到了自己的心思。田小满道:“可如果你没用那二两银子买下我的话,就能用来抓药,那岂不是不会耽误病情?”
刘大成回道:“你这话说得就不妥了。一来这世间哪里有‘如果’二字。既是说了如果,便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说来又有何用?二来即便是那一回用了这二两银子看病,可后头又有多少个二两银子往里面投?”
田小满这还是第一回听刘大成说道理,并且还一气呵成,便知这是他思虑了好长时间的结果,只不过是这一回借这个契机说了出来,她一时也不好反驳,只得默默地回味咀嚼了去。
不过也没琢磨多长时间,田小满又忙起来了,眼看乌豆已经结荚了,为了叫籽粒长得饱满,这个期间至少要往地里灌水一次,还要随着水施肥,好让肥力跟得上。这泸沟村已经有半个多月没下雨了,少不了还要灌二回水。行百里半九十,这关系到收获果实的问题,可半点来不得马虎。
又过了一个月,乌豆那嫩绿的叶片开始一片片变黄,有的还从茎上落了下来,那茎杆也变成了褐色,一粒粒绿色的豆子跟被谁泼了墨似的也发了黑。用手摇晃茎杆,豆粒发出哗啦啦响溜溜地声音,田小满便知道这乌豆到了收割的时候了。如果再晚下去的话,那豆荚会自动爆开炸裂,豆粒会滚落到土壤里。不仅仅如此,一种叫食心虫的害虫还会出现……
田小满选了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将这两亩半分地的乌豆给收割了。刘家东厢房那头有一块平地,田小满早就让刘大成买了青石板让人给铺到地上了。此时她就把乌豆秧子割了回来,堆放在青石板上,好叫日头晒上几天再行脱粒。
刘大成家砌前院和后院那道墙的时候,田小满从马婆子那里拿了面和蔬菜。没过几日,她去镇上送风干肉的时候,专门买了各样各件但比借来的要多一些送还了回去。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田小满感觉说的就是她跟马婆子一家来往的情况。刘大成家的院墙就是几根棍拦起来的,挡不住人从外面往里看。田小满收乌豆的那一天,马婆子刚好在家里,她也过来帮忙。
把乌豆秧子堆到青石板上后,马婆子粗粗看了每个秧枝上面结的豆荚,不禁跟田小满说:“你院子不就这么大一块儿地么?还是跟这玉米种一起的,我怎么看着产量比单种要高?”
田小满应道:“乌豆跟玉米种在一起,是互相得益,产量高那是自然。”什么根瘤菌固氮之类的,田小满可没办法跟她说去。
马婆子疑惑了好一会儿,待到马老三收工到家的时候,她还专门把他叫过来看那堆乌豆。马老三在地里刨食了大半辈子,眼睛甚是老练,只粗粗一扫,便夸起了田小满,“你这种地法子好。”
“明年咱家也这样种吧。你看这乌豆产量高,还有玉米那一份儿呢”马婆子心动了,她跟马老三说完,转头又对田小满说,“这法子咱村里可没人会,到时候还想请你指导,不知可行不?”
“那怎么不行?当时我家里穷,连粗粮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我就寻思着这乌豆种植期短,三个月就能成熟。再加上乌豆跟玉米种一块儿相互得益,到时候收下的粮食也多,这不就解决了吃饭问题。我原是这样想的。如果村子里也有人想要如此,那是再好不过的,总要叫人吃饱肚子才成。这便是种地的好处。”一提起种地,田小满就忍不住开了话匣子,说个不停。
马婆子得了准信,跟马老三相视一笑,自是对田小满非常感激。回到家里,还不住地跟马老三感慨道:“有些人在地里得了些经验,却藏着掖着不告诉旁人,好像旁人得了指点种出来多收的粮食是从对方的地里种出来似的。这田小满竟然是个心地坦荡的,倒跟她刚成亲时的做派好像不是同一个人。”
马老三道:“这人犯了错误还不兴让改正啊?听说田小满的娘家是米白县城的地主,她这种地的本领是从她爹地里学会的吧。”
“地主家不都是小姐吗?还有会种地的,啧啧。”马婆子想着刘大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