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宝卷(1/2)
满座哈哈大笑起来,而沉醉的徐渭这一次没有听清楚了,也跟着哈哈笑了一通,却连酒杯都端不稳了,直往鼻子里灌去。见状众人可是笑得绝倒。
徐渭娶妻潘氏,潘氏家中富有,底气就足,徐渭也常常要倚赖潘氏,潘氏虽然因病去世了,而潘父还建在,他虽是个典吏,但不惯徐渭狂放的毛病,徐渭还不是以后癫狂的模样,总也要低头贴耳乖乖听训。所以吴兑调侃潘父的厉害,这个老泰山的确是压在徐渭头上的一座山啊!
众人笑罢,孙铤叹息一声道:“今晚宴乐之极也!可惜明日开始,就要好好读书,准备岁试了。”
孙家家教严格,祖母杨太夫人是姚江名门之后,孙鑨兄弟自幼就养在祖母膝下,杨氏从童蒙施教,不许他们学其他诸生贪玩好乐,这一次能来会稽,也是托了沈炎和沈炼的福,总算有几天放松的日子了。
“也不知道今年学政是哪个?”诸大绶道:“现在还杳无音信呢。”
科甲流程就是考过秀才之后,去往省府应乡试,然而在乡试之前,还有一道考试,即“岁试”。岁试是学政到任之年举行,凡生员要乡试的要先行科试,考一二三等者才准送乡试。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由朝廷委派到各省的学政主持,而学政的品级是很有意思的,有高官任学政的,比如六部侍郎,也有翰林院修撰、编修、甚至有科道给事中、御史充任的,从二品到六品的都有,但是唯有一条——由进士出身者简用。也就是说各省学政并无固定品级,若以侍郎而授学政即为从二品,以郎中授学政者即为正五品,唯其必须是两榜进士出身。
而且和举人考进士不同,考中秀才后,按规定还不能隔年就考举人,必须得在学校读上两三年,过了两次岁试才能考。所以说孙铤说自己的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少了,因为他马上要去府庠之中,加倍努力地准备自己的科举应试了。
诸大绶和吴兑也要去府学上学了,他们这一次算是幸运而又不幸的,因为他们是一进去会遇到岁试,第一次考过了,隔年考第二次考过,第二年年尾就可以顺利乡试一把了。而岁试有一条规律,因为考秀才侧重于四书,其后的考试便大都以五经为主了,岁试的考官即学政全部出经义大题,这种东西必须要在学校里多学几年,年纪大的比刚入学的优势很大,所以许多年长的考生纷纷考过,而许多在秀才考试中表现亮眼的人,反而可能成绩不佳。
孙鑨和孙铤对视了一眼,默不作声了。他们其实刚刚得知一条消息,是京中任国子监祭酒的父亲告诉他们的,说今年浙江学政很有可能是李默。
学政说是掌管一省教育,其实也算是主考官,这个主考官虽然不如乡试主考重要,但是恰好卡在乡试之前,考不中岁试比考不中乡试还叫人郁闷,所以摸清学政的底细,投其所好,就是考生的捷径了。
陈惇的目光从每个人脸上扫过,他看到了这些人对自己“士人”身份的骄傲,看到了他们提到应试的时候又爱又痛的神色,科举最大的特色就是折磨人,这种折磨一直会延续到考中进士的那一天,当中蹉跎多少年华,多少青丝变为白发,又有多少春风得意和穷蹇困顿之人,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但是仅凭这连续数十年的应试,便能让考生苦其心志,增益其所不能了。
《浣纱记》在满堂喝彩中结束,沈老爷看得心满意足,嘴角微微翘起,只吩咐沈三道:“去,问问他们还有什么新戏没看过的,只管演了。”
果然不过一会儿,前面的戏台子上又咿咿呀呀唱了起来。
“哟,是宝卷!”众人哈哈一笑。
宝卷唱佛经,或者唱别的神仙故事,唱之前还有一套焚香请佛的仪式,之后有一人要坐中宣讲,唱道:“弥勒宝卷才展开,诸佛菩萨降临来。天龙八部神欢喜,保佑大众永无灾。”这其实就是一种说唱和说白相间的形式,表演方式为一人独唱,后面还有锣鼓、拍板、方响等乐器合奏,今天这一出戏名叫《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陈惇听着就故作疑惑道地“嘶”了一声。
“奇怪啊。”果然吸引了吴兑的注意,他把头探过来:“怎么奇怪了,你第一次听?”
“不是第一次听,”陈惇道:“但这一出戏是第一次听。刚才是不是唱的是,‘如贫人得宝,婴儿见娘,漂舟到岸,孤客还乡’?”
见吴兑点头,陈惇就道:“这有点像白莲教的教义啊。”
宝卷中这几处确实和白莲教“无生老母,真空家乡”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不过吴兑不以为意,道:“我看不像,这宝卷都是佛教的东西,什么娘啊家乡啊,唱着都差不多。”
吴兑和陈惇这边说话的声音不小,而他们这一桌离沈老爷的主坐位置不远,朱九爷就听了个清楚,他登时虎目一瞪:“白莲教?”
他这样说出来,沈炎和曹正也算是心头一跳,看着对面的戏台,也不由自主皱起了眉头。
要说白莲教这个教派,化身无数,各地大小教派,似乎都有它的影子,它对朝廷也采取敌视态度,无非是因为太祖依靠白莲教起家,登上皇位之后却取缔白莲教,而永乐时候,山东白莲教女教首唐赛儿发动起义,也是声势浩大,但旋即被镇压。之后不再有那样大的气候了,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去年刚刚发生了一件事,让朝廷的态度骤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