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14章(1/2)
长安来的供词一一分好类,呈到了太极殿圣上的面前。其中有锦衣卫北镇抚司指挥使卫梓俞的亲笔供词,未经伯恩侯府之手,皇帝也信任的多。
嘉元十年,司药舫侵占长安城东民田,宅邸数十处,知州、通判无一过问。
嘉元十五年,司药舫侵占商馆、医馆上百间,百姓数次骚动,知州上报,内阁却按照丞相指示,将此案压下。
这桩桩件件,都是白纸黑字,无一不是惹得人神共愤。
还未阅完,文帝的脸色已大不如前。“啪”的一声,鹿皮文书重重摔在地上,连烛台都碎了一地。
“诶,您这是……”内侍监赶紧招呼人进来收拾,掂量了半晌,才斟酌着道:“陛下是否宣见苏丞相,毕竟……这些都是伯恩侯府的一面之词,或许事实也并不如此。”
“不必了!”皇帝紧绷着唇,闷着声音道:“最叫朕生气的是,这个苏丞相表面上什么都不在乎,但实则却背着朕纵容、包庇司药舫行凶!难道皇族能给他的,还不如一介白衣来得多?”
这话听得内侍监心头“咯噔”一声:“陛下息怒,这些年来,苏丞相的忠心,难道您心中还没有底么。”他将大殿的熏香换成了凝神静气的安神香,这才转过身来:“即便是要定罪,也得召苏大人亲自来问问才是,您说是不是。”
皇帝的脸色已尤为难看,哪里听得进旁人说的话。过了许久,才终归松了口:“带朕的口谕去丞相府,当面问他,司药舫的所作所为,他究竟值不知情?”
内侍监忙领命,点了司礼监几个机灵点的小太监去了。
不过几个时辰,那小太监便回来,细细致致的回了话。据他所说,苏丞相听到陛下的质问后,沉默了许久,只轻声说了一句话。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他现在如何了?”皇帝喉中一噎,冷着脸问。
小太监悄悄擦了擦额间的汗:“丞相大人身体尚好,看上去也并无半分愤懑。只回了奴才,说……说尊重陛下的任何决定。”
他好歹是没有认罪,皇帝反倒松了口气,语气仍是硬邦邦的,“那鸟尽弓藏又是什么意思?是怪朕冤枉了他吗?”
“奴才不知。”太监惶恐跪下,“亦……亦不敢揣测啊。”
陛下能这么说,说明气已是消了大半,内侍监好歹放下了心来,让通报的太监退下,低眉顺眼道:“陛下,您何必一直与一个臣子置气,关乎这案子,陛下也只见过锦衣卫的供词。何不,再宣几个人证进殿来问问呢?”
皇帝沉吟片刻,想起长公主府上还住着一位告之人,那位从长安来的舞姬。便下了一道圣旨,让羽林卫暗中带舞姬入宫。
这几日风雪从未停过,想着宫城的路也不好走。趁着这个当儿,内侍监将凌乱的文书收拾好,恭恭谨谨的呈到了圣上面前。周文帝喝了口水,漫不经心的看起来。
这上面写的无非都是慷慨激昂之语,要求除奸佞,振纲,看得叫人心烦意乱。正在他准备丢在一边时,忽然间,皇帝注意到了一点。
供词上写的清清楚楚,嘉元十三年,苏丞相指使心腹,金吾卫统领6子珏秘密前往长安,灭了几户百姓的口。因那几户百姓仗着本家有当官的,叫嚣着要在御史台告苏相。
几年过去,6子珏早已外调,所以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也无从考证。
但是皇帝仍模模糊糊有印象,在嘉元十三年,6子珏被苏瑾清举荐,以天子使臣的身份,前去淮海监兵,以此震摄边陲的异族。
……那他又哪里时间前去长安杀人呢?
“……”
皇帝忽然觉得这事有些不太对。
正巧此时羽林卫带着舞姬来了,正在殿外候着,皇帝立即宣她入内。据臣工所言,这舞姬祖姓司马,单名仅一个“霜”字。
羽林卫在大殿四周守着,貌似温暖奢靡的大殿,实则却是暗波汹涌。司马霜倒也神色未变,跪下磕了一个头。
“朕只问你一件事,”皇帝沉着声道:“你是如何认识长公主的?你从长安来,真的只是独自一人,无人相助吗。”
“陛下,小女的确只是只身一人。”司马霜垂下眸,认真的道:“小女从长安行至金陵,身无分文,无处可去。只听闻彼时长公主府正广纳艺伎,这才斗胆去了长公主府。”
她顿了顿,继续道:“公主府中,一应艺伎都要查证身份,小女的户籍自然呈到了长公主的跟前——长公主贤仁德善,知晓了小女前来金陵的内情,亲自唤小女前去问话,也答应给我面圣的机会。只是……结果如何,长公主说再不会过问。”
皇帝面上生出些讥讽,冷冷道:“懿阳向来容不下苏丞相,难道真的不会抓住这个机会困住苏瑾清?”
司马霜淡淡摇头:“至于此事,小女不知。”
皇帝倒也不打算为难她:“那你说说,你家中是长安的什么人士?”
“长安泞州,司马氏。”司马霜跪伏在地上,语气加重了些:“如今小女背井离乡,只请圣上还小女一个公道!”
至于这个司马氏,皇帝是知道的。在先帝时期,长安的司马老先生也算得上名动天下的大学士,先帝曾几次三番请老先生入京,为国子监讲学。甚至在长安泞州赐了一大方宅邸,昭显皇恩浩荡。
只是听闻老先生逝去后,司马氏便日复一日的衰落,再也回不到当年。但没想到,有朝一日会落魄到如此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