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火箭筒(1/2)
烟雾在战场弥漫。
不过这些烟雾更多的是干扰坦克炮手的视线……坦克兵在坦克内用潜望镜或是观察孔观察目标本来很困难,再被烟雾干扰很难瞄准甚至都无法判断目标的距离。
对于步兵,则因为坦克又高又大,所以即便有烟雾干扰也能看清它们的位置。
德军似乎是希望这样,因为他们想与苏军近战。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对于面前这支苏军部队,他们更应该防备的是步兵……
双方坦克一边前进一边开火,但讽刺的是敌我双方都对对方的装甲无可奈何。
德军坦克有火力优势,问题在于“玛蒂尔达”正面装甲太厚,其坦克炮无法击穿。
“玛蒂尔达”有装甲优势,但也正是因为其厚重的装甲导致火炮无法加大口径,于是同样也无法击穿德军的“三号”坦克。
历史“玛蒂尔达”坦克被苏军称为“四英雄坦克”。
“四英雄”是个褒义词,但实际却是贬义的……因为苏军通常是用它来掩护步兵进攻,也是加厚装甲把它当作挡在步兵前的盾牌用。
可想而知坦克乘员驾驶它是件多么恐怖的事:坦克缓缓的往前开,算明知道前方有敌人的反坦克甚至是能将其摧毁的88mm防空炮,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顶。
它们甚至还必须走直线,因为一旦坦克避开会将后方大批的步兵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
于是,苏军步兵很自然的将驾驶“玛蒂尔达”的四名坦克兵称为“四英雄”,而“玛蒂尔达”成了“四英雄坦克”。
“他们加厚了装甲!”部下向库勒少将报告道:“我们近距离也无法击穿它们!”
“当然!”库勒少将回答:“我说过,它不是你们在法国碰到的‘玛蒂尔达’,这是改进型!”
“不,少将!”部下回答:“我的意思是,苏联人又为它们增加了装甲!”
库勒少将透过潜望镜往对面观察,果然发现“玛蒂尔达”坦克前增加了一层装甲,这使德军坦克一发发的打出装甲弹却均未能发挥作用,有些装甲弹甚至嵌在那些附加装甲,使那些坦克像是带伤作战的士兵。
“我看到了!”库勒少将说:“但这不会影响我们的计划,我们要进攻的是它们的侧装甲和后装甲!加快速度,闯到他们间去!”
“是,将军!”德军坦克兵应了声,干脆不开炮了,一脚将油门踩到底直朝苏军坦克群冲去。
然而,在这时突然一辆“三号”坦克爆起了一团火光然后冒起黑烟瘫痪在原地。
“391号被击毁了!”部下向库勒报告。
“他们是用什么击毁它的?”库勒少将问。
“我不知道!”部下回答:“也许是反坦克炮,但是我什么也没看见……”
“继续前进!”库勒下令。
他并没有把这辆坦克被击毁的事放在心,因为他认为这不过是个巧合……战场有许多这样巧合,如炮弹正好命坦克观察孔甚至反坦克枪击薄弱部位也会造成坦克瘫痪。
但库勒不知道的,另一面的苏军已经在大声欢呼了。
刚才那辆坦克是被火箭筒击穿的。
这可以说是一种尝试,首批八门火箭筒同时发射攻击同一个目标,结果在大约100米的距离两发命目标。
苏军不知道是这两发火箭弹的哪一发发挥作用,又或者说两发同时发挥作用,他们只知道这辆坦克的确是被打瘫痪了,这也意味着火箭筒在实战是有效的。
如果此时,德军坦克能激流涌退的话或许还有一条生路,它们可以利用烟雾和高机动性逃走。
但德军坦克一点都没有发现异常,依旧像之前一样朝苏军推进,其结果自然是掉进苏军由火箭筒布下的一个陷阱。
火箭筒射手很快分散开来,有的躲在坦克后有的躲在弹坑里,等待着各连长的命令。
他们都是由连长分散指挥的……这是由坦克前进速度不同决定的,有些德军坦克前进速度快有些前进速度慢,这样一来会导致各部位敌我接触也是合适的攻击机会不同。
所以这时没舒尔卡什么事了,各连连长甚至是各排排长按照训练时的步骤做可以了。
然后,首先是迫击炮手打出一排迫击炮,接着chōng fēng qiāng和bù qiāng从坦克后突然冒出头来冲着德军坦克之间的空地是一阵猛打……士兵们很多时候没有发现目标,这么做是用弹雨压制。
近卫坦克第1旅每班两到三把**莎chōng fēng qiāng,再加一挺班用jī qiāng以及一个狙击小组,那一刻密集的子弹“嗖嗖”的直往德军头倾泻,压得德军只能紧紧的跟在坦克后连头都不敢探一下。
在这时,火箭筒射手纷纷从藏身处探出身来……
“巴祖卡”火箭筒的缺点在于它必须近距离发射而且还必须探出身。
甚至由于它是肩扛式的,所以必须整个半身都探出掩体。
更糟的还是,它必须要有一个副射手装弹,然后再瞄准的过程。
这个发射的动作在战场几乎相当于zì shā,火箭筒射手会成为敌人步兵或是狙击手很好的目标。
不过此时的德军基本被压制住,而且即便有些德军发现了探出身来的苏军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于是没有及时阻止。
于是,只听一阵“嗖嗖”的尖啸,一枚枚火箭弹从火箭筒带着一道长长的尾迹发射出去。
“轰轰”在一阵阵爆响后一辆辆坦克瘫痪在阵地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