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秋去冬来(2/2)
什么变化。”一边说着,一边点燃其中一支蜡烛,然后静静地等待蜡烛的熄灭。直到蜡烛熄灭,天平也没有任何变化,显然就算是燃烧过后,两侧的重量依旧相等。
在众人不明所以的目光中,鱼恩继续说:“现在我把两侧的蜡烛拿走,让里面只剩下空气,诸位再看有什么变化。”
奇异的一幕就在这时候出现了,本来应该等重的空气,居然在这时候发生了偏转,燃烧的那一侧,瞬间就沉了下去。
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鱼恩开始给众人解释什么是原子,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化学成分,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驸马爷还在课堂上絮絮叨叨,听课的学生们还在那里或者聚精会神,或者争的面红耳赤。这一幕仿佛是在昨天,仿佛就是在今天,又仿佛是在明天,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天地间被白茫茫的银色所包裹。直到冬天来了。
鱼恩还是和往常一样,准备着今天的课业,变着法儿的勾引学生们的学科兴趣,研究技巧。
天地间仿佛并没有因为这场雪发生任何变化,然而变化却总是不期而至,不请自来,不停地消耗着大唐为数不多的生命力。
李忠顺的进攻很顺利,不停地蚕食论恐热已经为数不多的土地,不急不躁,不弃不馁。虽然始终不能将论恐热主力歼灭,但是却让对方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他甚至可以遇见论恐热被逼的走投无路,只能背水一战的那一天。
然而无论如何李忠顺也不会想到,焦急等待几个月的论恐热,终于盼来了他梦中的第一场雪,他把一切的赌注都赌在了这场雪上。
“红梅报新春,瑞雪兆丰年!”
随口吟诵的驸马爷,貌似丝毫没有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义勇军,正因为这场雪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麻烦。
因为冬天的到来,气温越来越低,表层泥土已经坚硬如铁,构筑坚固的城防和要塞的速度骤然下降,义勇军的推进速度急速减缓。
这可愁坏了李忠顺,因为后方不稳军队就没办法继续推进,眼看着已经把论恐热逼到了黄河边,马上就是吐蕃人背水一战的覆灭,他又怎会甘心这种拖拖拉拉的速度?
最后他不顾李牧的反对,决定用木材来代替泥土,修建木制的营寨来镇守碍口,防止吐蕃人偷袭。
对于这个办法李牧本来极力反对,因为木材易燃,敌人一旦火攻,那些营寨瞬间就会变成焚化炉,将镇守的大唐将士烧的渣滓都不剩。
只是他找不到更好的替代之法,再加上大军刚刚攻破兰州城最后一个咽喉,黄河已经近在眼前,所以他并不觉得用木料修建几个营寨属于大冒险,所以也就没有继续坚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武宗也在歌颂着今年的第一场雪,在他看来这绝对是瑞雪,标志着大唐来年风调雨顺,国泰安康的瑞雪。
事实上,他也确实奠定了大唐中兴的希望,可以遇见国泰民安的未来。
先是义勇军来战报,说是不日就将兵临兰州城,黄河以南马上又会回到大唐的怀抱。
紧接着王宰,石雄,刘沔等人的战报,仿佛又让他看到了刘禛的首级。再加上冬至将近,河朔三镇纷纷上来的顺表,让他仿佛置身河北,挥斥方遒。
最后李德裕更是传来好消息,全国灭佛的成就让人骇然,拿到的金银铜铁不计其数不说,还拿到无数朝廷迫切需求的土地,更是还俗僧侣,解放奴婢几十万人。在他的眼里,这些可都是钱,国库的钱,大唐的钱。这些钱将来会装备他战无不胜的军队,拯救他水深火热的百姓。
然而皇帝不知道的是,正是他所歌颂的瑞雪,给义勇军又添了一个大麻烦。
从天水到兰州,中间有不少山川壁垒与沟沟壑壑,道路就藏在这些山沟沟中。大雪就算没有填平这些山沟沟,却也在沟沟里埋的最深,将道路阻碍的七七八八,让运输的队伍举步维艰。
要知道运输的不只是粮食,还有石块这种攻城必需品。少了石块儿,重力抛石机这种利器就变成了摆设。虽然用冻土冰块来代替,一样能有效杀伤敌人,但是却少了砸碎城墙,箭垛的破坏力,将敌人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事实上,第一次交战失利后,论恐热就充分的认识到重力抛石机和义勇军骑墙的可怕,有人马上建议他改变战术,不停地龟缩等待的就是落雪的这一天。
提建议的人名叫卡隆,是吐蕃人中最博学,最让人敬畏的长者。他知道,只要天地银装素裹,义勇军的这两样利器都会变成摆设。
大雪不只可以封堵运输石块的路,还可以让战马丧失那种可怕的纪律性。一旦雪天路滑,骑手就很难像以往那样得心应手的驾驭战马,到时候严禁的骑墙肯定就会出现破绽。
再加上卡隆博览群书,知道北魏当初如何大破柔然,一直在四处搜寻那传说中的铁浮图。
皇天不负苦心人,陇右本来就是中原王朝的故土,遗留北魏一些铁浮图当然不是什么难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寻找,卡隆认为勉强凑够破阵之用。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