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打草惊蛇(1/2)
当然,名士之中也有很多志虑淳朴、一心向学之人,如郑玄、卢植、蔡邕等人,学识渊博,节操高雅,为人谦逊,受人敬仰,要么一心为国,行忠义之事,要么一心向学,只教授弟子,研究询问,而绝不问政。
这类名士张辽是很佩服很喜欢的。
但眼下的沽名钓誉之辈太多,而且这股名士这风越刮越歪,乃至到了魏晋南北朝之时,所谓的名士几乎全成了蠹虫,散漫放任,自甘懒惰,甚至以捉身上的虱子为风,如此恶心的事成了美事,风气扭曲至此,士人再无积极向上的本心。
主导天下之人若是再无上进之心,那样的结果是极为可怕的,两晋的窝囊便是结果。
事实上名士之风不是坏事,积极向上的名士之风可以导善去恶,引领风尚,这也是张辽在河东所施行的,河东书院行的就是这个理念。
但名士之风是一柄双刃剑,关键是需要引导,不能走偏,也不能没有任何制约。如平原陶丘洪,与边让齐名的当世名士,手下毛也没有一根,就想着与的王芬谋划废除汉灵帝,最终被华歆阻止而罢,与其说是胆大,不如说是幼稚无脑,终究是被名望冲昏了头脑。
所以张辽提起这类名士也颇是头疼,如果相处不好,就时时给你几句牢骚,不会造成伤害,但很恶心人,而且他们的名望摆在那里,三人成虎,会造成很恶劣的影响,但偏偏又杀不得,曹操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真论对天下的贡献,曹操比边让多得多,但杀了曹操众人会拍手称呼,杀了边让就让天下人指骂了。
归根结底,还是曹操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得罪了许多既得利益集团,也树立了很多敌人,骂曹操国贼的多半都是他的对手,也就是在野党,曹操手下那么多名臣名将不也混得滋滋有味,至于在朝骂曹操的也不过是为了争权夺利而已,如董承之流,真正为了大义的不是没有,但不见得有那么多。
张辽在平定州郡的过程中,得罪过的既得利益者比曹操更多,所以他早就做好了像曹操一样被骂的准备,这几乎是迟早的事,不同的是,他会通过科举扶持出自己的一批势力,与那些反对者对骂。
当然,在张辽看来,边让等名士固然自负不逊,但也不至于满门抄斩,而孔融比之边让之流还要强很多倍,毕竟孔融在北海国是真正为百姓做了事的,只是有些地方做的不好而已。
至于鲍信说的孔融不会用人才,那倒不算什么,毕竟天底下不会用人的人多了,只能说他不能做一方诸侯。如今张辽占据东莱郡,与北海国毗邻,他更是青州牧,孔融不会用人,对他而言反倒是件好事,正好挖墙脚。
不过如何处置好与孔融的关系,也需要斟酌一番。
恰在这时,关羽过来问道:“四弟,管亥已死,堡坞也破,可要去见孔融?”
张辽呵呵笑道:“二哥,我是青州牧,要见也是他该来见我,而非我去见他。”
如果孔融是寻常名士,白身一介,他去见孔融能得爱士之名,与经营青州有利,但如今孔融是北海相,是他的下属,有着明确的上下级关系,一个上司上任后主动去拜访下属,这就不是礼贤下士了,而是全无政治头脑,只会让人嗤笑,更失了声望。
何况孔融的才能也没那么突出,而张辽如今的身份也着实不一般,四征将军,位在九卿之上,孔融与他相比还不够格。
关羽却没想这么多,但也不再多说,他本来对孔融这种名士也不怎么感冒,只是想着刘备还在孔融处,随口问了一句。
张辽既然决定暂时不去北海见孔融,便不再想孔融的事,而是转到了安定东莱郡之事上,东莱郡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平道了,而且必须尽快处理,一来他要尽早立足展,二来鲍信和关羽、张飞也不会留在东莱太久,眼下最好趁着他们在的机会搞定一切。
“太平道……”
张辽沉吟着,问太史慈:“子义可知太平道老巢在何处?”
太史慈摇头道:“太平道的老巢非常隐秘,他们在东莱郡各处都有神坛,却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老巢究竟在什么地方?”
“这么说来,太平道的老巢非常隐秘了?”张辽若有所思的问道。
“不错,非常隐秘。”太史慈肯定地道。
张辽心里有了几分算计,他看向鲍信、关羽和张飞:“允诚,二哥,三哥,汝三人这几日便各领兵马,分为三路突袭太平道在东莱各县的神坛和黄巾残部,记得寻些向导,会更加快捷。”
鲍信和关羽、张飞领命。
张辽看向太史慈:“子义,汝便先在我手下任个行军司马吧,统领亲卫营五百兵马。”
太史慈不想张辽一上来便如此重用他,要知道张辽手下如今总共也不过一千五百人,就交给了他三分之一,足见信任了,他忙躬身拜道:“慈誓死效命,以报主公知遇之恩。”
张辽点头道:“汝熟识东莱路途,此番与史阿一道去崂山。”
他又吩咐史阿:“阿衡,汝带三百击刹,与子义同去崂山打探情况,嗯……着重在崂顶之南,道观之后,那道观只是掩饰,太平道的老巢应该在山穴中。记住,一定要小心,多打探情况,不要轻举妄动。此计为打草惊蛇,允诚他们在各处突袭神坛,正是令太平道陷入慌张,各路头领退回老巢求助,汝与子义便守在崂山,他们回来一个,汝等便捉拿一个,而后将他们老巢看好,务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