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 不拘泥于一城之得失(1/2)
是的,没错!
在此时,曹操的眼里看来,攻破虎牢,杀进洛阳救驾天子,已然是一件必然进行,甚至于是势在必得的事了。 x 23 u
别看如今这虎牢关守军,倚靠着城坚墙固,使得东门、西门、南门方向,联盟军不同方位的数起进攻,皆无功而返。
但是这些,其实都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
那就是他们联盟军的各路诸侯们,还没有汇合全力的前提下!
正所谓,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
这句话,恰恰适用于描述当下的联盟军的情况。
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联盟军虽然汇合,但到底还是各怀心思,各自拥兵为重,只想着自家的利益,争权夺利,谋取私利。
如此一来,导致了他们关东联军总兵力,虽有数十万之重,但却心不齐,大家各怀私心,都不愿意冲在前面,结果被董卓给利用空当,各个击破。
可要是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时候,那么,灭董卓,就自当不在话下了!
说实话,在先后经历了兵败、灭族的事情后,作为联盟军盟主的袁绍,已经完全改变了对敌的态度。
当那群西凉士兵,于阵前将袁隗的袁氏族人的头颅扔出,想要借此威慑联盟军的时候,就做错了。
当场,袁氏兄弟就悲呼连天,发出:“不杀董卓!誓不为人!”的誓言。
无论他们是真心与否,在天下人的目光下,这灭族之仇,都不能不报。
更何况,曹操他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这位儿时好友,已经认真了起来。
那么,随之而动的,便是那源于四世三公的顶级世家--袁家的偌大背景!
在如此情况下,董卓真的就想靠这区区不到六万的兵力,想要完全抗拒联盟军所组建的数十万大军,那无疑是痴人说梦的。
毕竟,十八路讨伐的诸侯们,可是云集了大汉近半的兵力,和日后崛起闻名遐迩的英杰人才。
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再兼之又是各领文官武将。
里面不仅是有曹操、袁绍、公孙瓒、孙坚、陶谦这些天下闻名的诸侯,还有在他们手下效力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颜良、文丑、夏侯等这些虎将。
这些人汇聚在一处时,所能爆发出来的能量,绝对不容小瞧!
经过之前的数次战争后,至此,连续不克的联军内部的龌龊,也终于暂时搁置。
这就是所谓的战争输出法,通过战争转移了诸侯们注意力,现在,万众一心的联盟军,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绝对要再上数个台阶!
再纵观虎牢关方面,虽有六万大军镇守于内,然而,在面对数十万大军的强烈攻击,六万西凉士兵,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别的不说,光是因为之前几日里面,三门的强攻,此时虎牢关尚存的兵力总数,估计也就只有四万出头了。
如此一来,相对于联盟军数十万的大军,虎牢关内兵数太少,难以三面应付。
须知,城广未必易守,越是广大,须兵越多,若不足数,反倒比那些一、二里的小城,更难让人布防。
其实倘若要不是联盟军们,需要尽快攻进洛阳营救天子。
作为占据人数优势的攻方,他们其实只需要把城围起来,保证物资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吃喝不愁,武器补给不愁,以逸待劳。
再派出一队精锐骑兵,切断了守城的虎牢关方的物资补给,守城方在城内的物资必定是一直损耗,作战起来必定占优。
同时,如此一来,也能消耗守方的士气,使其作战意志消亡,战斗力下降。
等到一定时机后,作为攻方的他们,再往城内投火,切断水源,封锁消息,也能加速瓦解守方的守城意志,再发动行动,占尽战术优势。
只是,因为时间上,不允许他们这么去拖延,才最终放弃这种做法。
毕竟对于以营救天子为名头起义的他们而言,天子在董卓手上多带一天和多带一个月、半年甚至更久的意义,那是截然不同的。
诚然,有人会说,联盟军虽然强劲,但是人家董卓麾下的西凉悍卒也不差啊。
这些西凉军中,可都是一群骄兵悍将,哪会这么简单的,就被联盟军给吓倒?
再不济,人家董卓不是也还有十几万精锐可以派过来加兵固守啊!
那样,虎牢关,不是一样攻不下来吗?
其实不然,关于这点,曹操他也考虑进去了,要知道,他们在洛阳内部,可还有一帮“忠于汉室”老臣的帮衬,到时候让他们集结私兵爆发动乱。
再联系上西凉的韩遂马腾,二者出关中,扰乱董卓后方老窝。
呵呵,到那时,在洛阳四面楚歌的董卓,还能坐的安稳吗?
...
当然,这些说到底还仅仅只是他曹操的个人揣测,接下来形势变化的具体情况如何,谁也不晓。
唯有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曹操心中明白,不久前夏侯与张辽的单挑,其实归根结底,也不过是小胜半筹罢了,无损西凉实力,仅仅是遏制了西凉气焰,拖延了几曰而言。
所以,他需要先和联盟的盟友们,打个招呼!
....
当夜,曹操便号召卫弘、鲍信及其手下一干将领,会宴于帐篷内。
酒过三巡后,曹操便将话题挑明,直问众人,对于攻下虎牢关,有何想法。
本来吃喝正酣畅的诸人,目目相觑,谁都没了主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