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致密岩石阵与多重运移机制(1/2)
洪道师往西北方向行走了十几公里,看见一团黑气坠入山中。他追踪而去,看见了一片光秃秃的山石,与周围茂盛的树林极不协调。洪道师用古刀刮着这些石头,发现石头上起了火花。他刮得越重,火花越大。洪道师想到有一种石头叫燧石,就是要冒火花,这没什么奇怪。洪道师使劲地刮着石头,这火花越来越大,竟变成了一团明火。
火光之中,隐约出现了一些奇怪的文字,洪道师不认识,他判断这是一种占卜方面的专用文字。大火烧过,一个骷髅骨头出现在了洪道师面前,令人窒息的恐怖声音从骷髅嘴中飘了出来:“打扰我安宁者,就得死!”洪道师来不及逃跑,就被一道石头门关了进去。
石洞里一团漆黑,洪道师什么也看不见。他去推刚才的石门,那石门已经不见了。洪道师看见前面有一个山洞,洞口隐约可见亮光,看来就是出口。洪道师拖着疲惫的双腿在山洞中行走,感觉手上少了一个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宝刀不见了,可能是掉在了哪个地方。他回头寻找,没有找到,只好返回来向出口走去。
突然,有几块石头从洞口亮光处迅速地飞了进来,洪道师不及躲闪,卧倒在地上,这石头落在了他的身后,把山洞填了起来。石头源源不断地从洞口飞进来,不断堵塞着洪道师身后的空间。洪道师感觉到这些石头很快就要将他掩埋,他不敢站起身,只好在山洞里匍匐前进。石头越来越多,越堆越快,洪道师跑不赢,这些石头直接压到了他背上。
洪道师知道自己遇上了致密岩石阵,这种阵法可比八阵图厉害多了。三国时代刘备伐吴,夷陵之战惨败以后,诸葛亮用八阵图阻止了陆逊的追兵。这八阵图无非就是用一些石头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组合起来而已。八阵图并没有被岩石填满,里面有大量的空间。然而,眼前的致密岩石阵已经被石头完全填满。
洪道师认为自己就要死在山洞里面,令他感到奇怪的是,这些石头压在他身上,他丝毫不觉得疼痛。他甚至看见石头已经穿过了他的身体,他的肉身好像不存在。洪道师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没有咬到东西,也没感到疼痛,他终于发现自己不是以实物的形式存在,原来他的魂魄被那骷髅头给拘了进来,他的肉身和宝刀都在山石的外面。
原来这正是阴噬王的阴谋,他变作一团黑气把洪道师诱入这座致密的山石里面,想把他困死。石头已经把山洞全部封死,洪道师的魂魄或者意识流无法像人一样正常行走,只能在石头的缝隙间不停蠕动。洪道师试着坐起来,发现自己身体已经变形,能够在孔隙里面流动,无奈阻力太大,流动速度非常慢,要想从石头缝隙里面流动到出口,需要很长时间。
石头的缝隙间不断有细小的砂粒填进来,孔隙半径越来越小,几乎达到了微米和纳米的尺度。洪道师催动体内真气,一股暖洋洋的气流在他任督二脉中运行。“嘭”的一声,气流爆炸,洪道师灵魂状态的身体变成了一股具有意识流的气体。洪道师的意识流气体在由毫米、微米和纳米级的多尺度孔隙空间以及裂缝中流动,其流态包括粘性流、滑移流、过渡流、克努森扩散及表面扩散等形式。
物理学告诉我们,气体分子两次碰撞之间走过的平均路程称为平均自由程。当孔隙半径远远大于洪道师的意识流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时,气体分子之间的碰撞产生的粘性流占主导作用,而分子与孔隙壁面的碰撞可以忽略不计。洪道师的意识流气体分子在该流动范围内为粘性流,可用达西定律表示,他在这种流态下运动最容易。
随着流动空间尺度的减小,洪道师的意识流气体分子的流动表现为滑移流,在这个流动范围,一方面,气体仍然可以考虑为连续流动介质,满足达西流动方程;另一方面,气体流动沿着孔隙壁面的速度不为零,存在滑脱效应,气体流动满足克林肯贝格(klinkenberg)方程。意识流气体在此流动范围内可以采用滑脱流对粘性流进行校正。
孔隙壁面的速度不为零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河流在流动过程中,越靠近两岸,速度越慢,在两岸的壁面上,水流速度为零。气体在毛细管中的运动也一样,如果没有滑移,壁面分子运动速度为零,如果存在滑移流,壁面的气体分子运动速度不为零。
当洪道师的意识流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相对于流动的孔隙半径在同一数量级时,气体分子和孔隙壁面之间的碰撞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气体分子将以单个分子自由扩散而不是以宏观分子群形式流动,此时意识流气体分子发生克努森扩散。在克努森扩散和滑移流之间,还有一种过渡流。
洪道师的意识流气体分子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浓度梯度的作用,吸附在孔隙介质表面的分子将沿着固体表面移动而发生表面扩散,这也是气体的一种重要传输机理。关于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多重运移机制,科学家们进行了非常详细深入的研究。这些科学家不为名,不为利,默默无闻地进行研究,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做出贡献,这是那些热衷于聚光灯和走红地毯的明星或小鲜肉无法理解的。
阴噬王在围困洪道师意识流气体分子的时候,只考虑了分子的粘性流动,他没想到洪道师的意识流气体分子还有滑移流、过渡流、克努森扩散及表面扩散等其他形式,他的实际流动速度远远大于阴噬王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