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变化(求收藏)(1/2)
闽省泉州安平城。
一支规模宏大的船队正在此地汇聚,郑芝豹身披战甲,近来领着水陆军将领是频频出现在港口。显而易见,郑家这是又要有新的动作了。
张肯堂等闽省政坛上的一干大佬这段时日里也频繁出现在安平,更有不少的闽地士绅陆续前来拜访,那水路也好,陆路也好,一度是车水马龙,人头络绎不绝。
郑芝龙率军北上后做下了如此大事儿,叫整个闽省都极有光彩。更不要说,人郑家至今还在守牛庄,入冬后还要守觉华岛。如今这支船队是郑家向辽海运送的最后一批补给,闽省各界岂能无有表示?
当然了,对于很多士绅而言,郑家守牛庄、守觉华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郑芝龙把洪承畴给救了。
这对于闽地士绅而言,可是天大的喜事!
因为啊,这洪承畴虽出身贫寒——当然洪氏家族并不贫寒,只是洪承畴家贫寒。但娶得老婆却不贫寒,那是当地名门李氏之女,与康麻子时期的李光地同族。给儿女结下的亲家更不贫寒。其独子洪士铭至今方才十二,还未成婚,却已经与晋江官宦名门林氏女定下了亲事。亲家公乃前礼部尚书林欲楫。
长女嫁给了一样是官宦名门的晋江陈氏子弟陈胤文,其父是前山东布政使陈亮采。
次女嫁,还是一名门望族质地。亲家公蔡鹏霄巡按宣大,这是绝对的清流。
最小的女儿,嫁给了曾为升,乃前登莱巡抚曾化龙之子。
可以说是将泉州地界的名门望族一网打尽也。而有了这个基础,洪承畴那在整个闽省士绅中都是一块响亮的招牌。人家也真是有本事!
郑芝龙人不在闽地,还感受不出,那郑鸿逵是郑家留守的头脑人物,近三四个月来,那是明显能感觉得到闽省官府与士大夫阶层对于郑家释放出的善意的。
如果是放到两年前,郑鸿逵定能欣喜的手舞足蹈。可现在,他虽然还是高兴,却已经少了最重要的那点味道。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清丈田亩。
只此两条就注定郑家是要站在一切的世家大族的对立面的,所以,表面上高兴高兴也就是了。
真到了动刀子的时候,还能指望着那些士绅们能念着前头的好儿,对郑家口下留情吗?
大家都是成年人,不要太幼稚。
郑鸿逵在应酬着官面上的人物,陈鼎在接待着名门望族,士绅贤达,郑芝豹在提领着军事,三者还要分心于造船厂和枪炮兵甲的制造等,只有施大瑄一个在临阵磨枪,继续严格训练着眼前的队伍。
一支三千人的预备军。
郑芝龙离开闽地之后,郑氏集团对于新陆军的培育依旧没有断层,一批批北地移民来到大员,那不管是个头还是力量,真的要碾压这个时代的南方人。
虽然这些人会经受到‘水土不服’的考验,但作为一个穿越者,郑芝龙对于‘水土不服’的问题又怎么可能全无了解?
用后世的科学来解释,所谓的水土不服,就是因为饮食习惯和气温环境因素的差异而产生的病变。
后世人都知道,吃下的食物是通过胃液消化后,来到肠道,又要通过肠道菌群的消化吸收。
肠道菌群是一群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它们大约有几千种,有几万亿个,这些细菌对我们的健康有广泛而重要的作用,各种各样的疾病都或多或少地与它们有关。
不同人的肠道菌群特点是不一样的,在你长期形成饮食习惯时,你的肠道菌群结构也已经趋于平衡。简单的讲,就是你的肠道菌群已经自动形成了与你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相匹配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是与你长期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饮食习惯相关联的,它们在帮你进行食物的初加工。所以,当由北方面食结构决定的肠道菌群,遇到一份南方的大米的时候,不适应的情况就一定会发生,只是程度的轻重罢了。
郑芝龙的解决办法就是不改变饮食,新陆军的餐饮,不止有南面的大米饭,还有北方的白面馒头和粗粮饼子。这就是有了对抗‘水土不服’的基础了。
并且,人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弱因人而异。温度、湿度等对人体影响很大,可以导致外感、咳嗽、皮炎、关节疼痛、失眠、血压升高等症状。
可是说真的,这些难民流民能够活到被郑氏收拢接受,那身体适应能力弱的人,早就已经见阎王了。
那一船船被运到大员的难民,身体强弱不去说,至少适应能力是真的不差。加上大员基地的一系列卫生要求,比如冷水不能喝,要多喝茶。饭前饭后洗手,大小便和污水都有专门的地方……
这种情况下要还有人身体严重不适,甚至是死了去,那也只能算他倒霉了。
施大瑄作为郑氏集团在大员的主脑,但早期时候他并没甚真正权利的,大员早已经是郑家的禁脔了,大大小小十多个城池,成百上千的村落,这都是郑家的佃户。施大瑄,乃至前任的洪旭,这都是一个安保队长而已。
可随着大批北地难民的来到,随着新陆军的组建,施大瑄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他成了新军总管。
虽然这“总管”很有些大管家的意思,而不是真正的统帅权。但权利也不小,至少能取决于谁先进入新兵营,成为一个正式的新陆军。
难民的素质很不错,之前说过的,这些难民历尽千辛万苦的活到现在,忍饥挨饿的熬了这么久,妇幼老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