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潼关(2/3)
”徐世绩察觉到李世民的状态不是太好,给他一种颇为虚弱的感觉,又想到此前的一个多月,陛下都在大病当中,现在这幅虚弱的样子,大概是大病初愈的原因。
李世民咳嗽了两声,徐世绩隐隐的看到,李世民用来擦嘴的布帛上,渗处了一丝殷红色的血迹。
“潼关没了,那长安也就没了……”
李世民摇头说了一句。
听到这句话后,徐世绩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徐卿,你想到什么退敌之策了么?”
徐世绩听到李世民发问,他苦笑了一声:“陛下,洛阳城陷的事您也知晓了,在那种非人力量面前,一切的计谋都成了无用功,末将哪里还有什么办法。”
对此李世民自然深有感触。
之前他的弟弟李玄霸,便是如此一路碾压,遇到坚城,直接上前一锤把城墙轰塌,那再宏伟的城墙,都是挡不住这样的力量的。
“是啊,在那种力量面前,这些凡俗之力,又有什么意义呢……”
李世民深有感触的说了一句。
然后,他目光凛然的看着徐世绩,问道:“如果,我是说如果,我能让这种非人的力量干涉不到潼关之战,你有几分胜算?”
徐世绩觉得这个假设特别无聊,自己这方怎么可能有能力对付那两个拥有非人力量的存在。
甚至他心里还有一句话不敢讲出来。
这句话也是此时李唐朝中很多人的心里话,那便是还不如趁现在早早的投降,此时投降还能称得上反正,都城破之后,那可就是阶下囚了。
到了那时再投降,也没什么意义了,人是不可能对付神的,早一点投降自然是比晚一点投降好了,不过这话没人敢说。
不过甚为一位将领。
徐世绩还是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他略微一想,实际上也没想太久,这些事他在潼关的这一个月里已经反反复复的思考过无数次了。
“潼关是天下第一关,这里粮草足够一百万人数年之用,兵马也是我朝的精锐,只要没有对方阵中的那两位非人存在插手,那末将取胜不凡说,但一年内粮草耗光之前,绝不会致潼关陷落。”
说着。
徐世绩笑了起来。
“实际上也不需要坚守一年,末将这几日夜观天象,发觉风向已经改变,末将所料不差的话,再过一个月时间,今年的第一场大雪就要来了,到时候天寒地冻,那些南人定然受不住这种苦寒,只要时机成熟,一场野战,也就能奠定胜局了。”
李世民是知兵的,他虽然不如徐世绩,但分辨一个计谋的好坏还是可以的。
听到了徐世绩的计划之后。
他也不由点了点头。
“好,这潼关,朕就交给你了!”
数日之后。
潼关城外,已经连营数十里,南方的二十万大军,将这座天下第一雄关,关中沃野的门户关卡团团围住,大营当中,南方的众多将领正在商讨攻城的战法。
实际上。
他们的战法也颇为简单。
有了之前洛阳之战的例子,现在他们只需要等待着圣女的到来,一拳把潼关的城墙轰塌,那这座雄关,自然是不攻自破了。
唯有李靖皱着眉。
“圣女要是能像贡献洛阳那般攻下潼关自然极好,我就怕那李唐还有什么后手,那时候可就麻烦了。”
“总管多虑了!”
众将纷纷摇头,显然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
而李靖是这一次的行军大总管,故而众人才对他以总管相称。
“希望吧。”
李靖也摇了摇头,将心底里的那丝不安压了下去,他这几日观天象,已经察觉到风向的改变,想来今年的第一场大雪已经不远了。
要是不能在大雪降下之前攻下潼关,那局面对他们来说,可就麻烦了。
李靖默默的闭上眼睛。
他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之前杨光征伐高句丽的事,第一次对高句丽作战的时候,也是如己方这般势如破竹,但攻到高句丽的腹地时,已经是寒冬。
而高句丽的北方又格外寒冷,再加上大雪降下,断绝了辎重粮草,数十万大军几乎不攻自溃。
要不是有高句丽之败。
那如日中天的大隋,怎么可能那么迅速的衰败呢。
想到此处。
李靖睁开眼睛,他厉声说道:“传我将令,号令三军,营帐之内,必须令行禁止,如有违令者,格杀勿论!”
又过了三日。
这三日里,李靖尝试着对潼关发动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但三次进攻,都无功而返。
“徐世绩名不虚传!”
站在望塔上,李靖看着潼关,颇为感叹的说了一句。
在一旁的沈落雁也点了点头。
“在统兵上,徐世绩称得上天才二字了。”
“沈军师,您有什么破城的好方法?”李靖转头向沈落雁问了一句。
沈落雁摇头苦笑。
“徐世绩对我太熟悉了,我的计谋对他不起作用,况且两军对阵,我的那些阴谋诡计,在这种决战上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是啊,计谋现在都没用了……”
李靖这几日也在思虑破敌的良策,不过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想法,他越来越觉得,想要破城,恐怕需要用年来计算了。
“这次出征的时候,我就跟圣女说过,这个时间用兵不是什么好想法,不止是士卒士气的问题,士气的问题好解决,明赏罚便可,最重要的,便是马上就要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