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屋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翡翠才气》

笔趣阁书屋(00kshu.cc)

首页 >> 翡翠才气 () >> 55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cc/184681/

55(2/4)

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但是他现在,已经没有别的精力去操心其他地方的事了。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最后也会很容易地失去。

这句话,在这六天过去之后,张曜灵终于明白了此言非虚。

张曜灵没有想到苻坚会抛下大军潜回长安夺权,也没有想到在长安会引发一场冲天大火。但是更加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原本老老实实待在白鹿原的桓温,居然会奇迹般地出现在长安城外。

而最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本来在预计中绝对无心北伐光复中原的桓温,居然会像发了疯一样不计代价地攻打长安。这六天以来,倒在长安城墙下的尸体,早已经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沧桑的大地。血腥气冲天,但更多的新鲜尸体,还是在不断地增加中。

这六天以来,面对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的攻城北伐军,刚刚到手完全毫无准备的张曜灵,带着两千士兵,居然就这么撑了过来。

时近正午,城头下北伐军终于减缓了攻城的势头,开始轮换下一波人选。城头上一直不眠不休的张曜灵无力地坐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回想起这六天来的情景,张曜灵恍若隔世。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仅凭着自己手中的这点实力,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居然就这么坚持了下来。

之前张曜灵秘密潜伏进来的人马,大约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就算是加上北宫堂的嫡系部队,也不过是三千之数。当时桓温的大军有如天降一般突然出现,而此时长安刚刚经历过一场皇室政变,政局动荡。这可以说是最脆弱的时候,如果桓温在那个时候就立刻进攻的话,张曜灵就算有着充足的信心,也知道一座刚刚到手还没来得及树立权威的城市,缺兵少将之下,能在自己的手里坚持一个时辰,就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

好在桓温的大军虽然很快就出现在了长安城头上的张曜灵视线之中,但是他们却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在城外五里处安营扎寨,又小心翼翼地勘察试探了一番之后才开始不要命一般地进攻起来。

而正是有了这半天的缓冲,张曜灵才得到了一个仓促的准备时间,虽然这个准备是那么的仓促。但是正是有了这半天时间,张曜灵才敢咬着牙面对着这四万大军的攻城毫不退缩,虽然最后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居然就这么坚持了过来。

张曜灵手中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少到连铺满长安城头都不够。要不是张曜灵力排众议在长安城中临时征召了一支三千人的民壮队伍,冒险拉到了城头上帮忙守城,只怕是一个冲锋自己就可以下去歇菜了。

张曜灵疲惫地倚靠在城墙边,双眼皮沉重得无法睁开,但他还是强撑着睁着眼睛。

前世的精准训练养成的敏锐感觉,让他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体力已经消耗殆尽。眼下仅凭着一股不服输的信念在支撑着,虽然他现在还可以准确地将手中的长刀砍入敌人的身体,收割敌人的生命。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经坚持不了多少时间了。

油尽灯枯,但是自己,还有别的选择吗?

张曜灵的嘴角露出一丝疲惫至极的笑容,此刻的他连笑一下都做得很是勉强。嘴角的肌肉牵了牵,他的脸上露出一个无比难看的笑容。微微眯着眼睛,此刻的阳光,对于他来说,已经有些刺眼了。

连续六天的攻城拉锯战,张曜灵虽然已经做好了准备,又占着长安这座千年古城的城墙为屏障,但是敌众我寡,他身边的士兵,还是在一点一点地减少。六天下来,城中勉强凑起来的五千人,已经只剩下了三千人。而且其中有大部分,还有着程度不同的各种创伤。

好在让张曜灵欣慰的是,城中的百姓并没有对张曜灵这一个外来者抱着很大的敌意。他仓促组建的三千人,虽然在城头上牺牲了近一千人,但是士兵们并没有什么抱怨。死去的士兵根本没有机会去收敛,看着身边的战友忽然倒下,剩余的士兵就在他们的尸体旁边,继续用自己的血肉抵挡着疯狂的北伐军。

对于这一个奇异的现象,就连在长安城住了很多年的北宫堂都想不明白。张曜灵可是凉州来的外来者,对于城中已经在苻秦统治下十几年的居民来说,张曜灵实在不是一个可以这么快让他效忠的人选。

只有张曜灵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义无反顾地支持自己这个突兀出现的入侵者。虽然在刚开始组建这支三千人的民壮队伍的时候,张曜灵自己的心里也没有多少底。不过好在后来的结局证明,张曜灵的这一步,赌对了。

长安城是千年古城,长期以来成为了很多朝代的都城。这里本来是汉人的聚居地,但是五胡乱华百年之后,这里的原住居民已经在一次次的胡祸之后流失殆尽,现在长安城中最多的民族,已经是入主中原百年的各族胡人了。

城外的桓温,张曜灵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下了这么大的决心攻城。但是张曜灵可以猜想得到,桓温死命攻城,却受到了这么强烈的抵抗。此刻他的心里,一定比自己还要郁闷吧?

一百年了,北地原住居民已经逃难逃了大部分,仅剩下的晋朝遗民已经所剩不多了。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口不足百万的胡人,依然无法和人口数千万的汉人相提并论。但是一百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一代晋朝遗民早就已经化作一堆朽骨,就连他们的二代三代也已经迈入了暮年。

对前朝的情感,或许在当年的那一代

状态提示: 55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