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九章浑天境(1/2)
两人似乎都意识到了这个人的身份的不一般。所以都有点心虚,不要看李黑平时财大气粗,虎了吧唧的,但是提起宗门来他还是不够看的。
五大宗门。任何一个派出一个人,都可以把赵小天和李黑轻轻松松给收拾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李黑他们要瘦都成精了,却不敢在人间为所欲为,就是因为背后有五大宗门的存在。
话回到正题。你和孩子没有告诉赵小天,他身体里面包括了那个镜子是什么?
但是从他临死之前双手紧紧的捂住自己身体,包裹住镜子的那个地方,就可以知道这个镜子是对他的多么重要了。
“所以说这个镜子到底是什么?”赵小天又一次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这个东西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浑天镜!”李黑意味深长的说道。
“浑天境又是一个什么东西?”两人一问一答简直像极了十万个为什么。
“那你知不知道浑天说?”别看你黑平常五大三粗的,但是知识还是很渊博的。
说起浑天说,赵小丁还是有所了解的,但是没有李黑了解的这么多。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这就是“地有四游”的朴素地动说的先河。
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因而浑天说采用球面坐标系,如赤道坐标系,来量度天体的位置,计量天体的运动。在古代,例如,对于恒星的昏旦中天,日月五星的顺逆去留,都采用浑天说体系来描述,所以,浑天说不只是一种宇宙学说,而且是一种观测和测量天体视运动的计算体系,类似现代的球面天文学。
浑天说可能始于战国时期。屈原《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这里的“圜”有的注家认为就是天球的意思。西汉末的扬雄提到了“浑天”这个词,这是现今所知的最早的记载。他在《法言·重黎》篇里说:“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这里的“浑天”是浑天仪,实即浑仪(见浑仪和浑象)的意思。扬雄是在和《问天》对照的情况下来说这段话的。由此可见,落下闳时已有浑天说及其观庖瞧鳌。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在一些人的想象中,地球就像一个蛋黄。
浑天说提出后,并未能立即取代盖天说,而是两家各执一端,争论不休。但是,在宇宙结构的认识上,浑天说显然要比盖天说进步得多,能更好地解释许多天象。
另一方面,浑天说手中有两大法宝:一是当时最先进的观天仪——浑天仪,借助于它,浑天家可以用精确的观测事实来论证浑天说。
在古代,依据这些观测事实而制定的历法具有相当的精度,这是盖天说所无法比拟的。另一大法宝就是浑象,利用它可以形象地演示天体的运行,使人们不得不折服于浑天说的卓越思想,因此,浑天说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到了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等人通过天地测试彻底否定了盖天说,使浑天说在古代天文领域称雄了上千年。
浑天说是我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但是诗人只知道浑天说,却不知道他的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眼前的这个镜子。
说起浑天说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论点就是浑天仪。
去资料记载铜仪的两侧附有玉虬各一,吐水入壶,左为夜,右为昼。壶上分别立着金铜仙人和胥徒,“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更有妙者:台阶下还有内装机关与两壶相联的瑞轮、荚,靠着滴水的推动,依照月亮出入圆缺的变化,不停地旋转开合,表示着朔、望、弦、晦等日期,有如活动日历一般,可见这件浑天仪及其附器,与近世的假天仪有许多相似之处。
张衡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任太史令后,他更加勤奋地“研核阴阳”,终于“妙尽璇玑之正”。
元初四年(公元117年),一件成就空前的铜铸浑天仪,被张衡造了出来。浑天仪主体是几层均可运转的圆圈,最外层周长一丈四尺六寸。各层分别刻着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还有“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纬等等天象。仪上附着两个漏壶,壶底有孔,滴水推动圆圈,圆圈按着刻度慢慢转动。于是乎各种天文现象便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
这件仪器被安放在灵台大殿的密室之中。夜里,室内人员把某时某刻出现的天象及时报告给灵台上的观天人员,结果是仪器上、天上所现完全相符。
在此仪诞生的前一年,张衡先用竹篾制成一个模型,名曰“小浑”,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校正,然后才铸作大仪。浑天仪是张衡血汗的结晶。
世人只知道浑天仪却不知道浑天镜。
要不然李黑给赵小天说这些,赵小天根本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还有可能直接丢到一边,无从问津呢。
“他具体有什么用呢?”这些天分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具体有什么用我也不知道,毕竟这个东西我只在传闻中听说过。他一直是五大宗门之一最强的道门保管着,至于为什么在这里我也不知道。很有可能是因为发生了盗窃吧。把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