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九章 明晚行动(1/2)
因为王舜臣留下嚣张的信息,一队比一队的速度快。
本来每一队的间隔距离也就不到二百里地,否则真要发生什么意外,连接应都来不及。
开始的间隔时间,目的是为了避免被青塘和西夏人发觉。等进入了无人区,有前面王舜臣做先,后面的速度明显就快起来了。
到后来,甚至向导是直接指出马纺据点,探路者队伍直接过去歼灭的。
谁也不准前方的意外,所以都急于汇合,避免王舜臣的莽撞。
所以,不到十,五个探路者队伍全部汇合了。
“具体情况就是这样。前方五十里处,是一处大的定居点。这几我跟舜臣一直观察,初步估计丁口在一千以上。”
“这样的人口数,不在这里,就是在西夏,也不算部落族群。”
“通过从向导哪里了解,有是原来什么月氏的,也有是回纥争权夺利被排挤出来的,还有是什么突骑施,什么突厥或者吐谷浑后裔的。”
“不管怎么,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部分人,算是没什么跟脚,是依附着黄头回纥生存的。”
“由于这地方生存环境的原因,黄头回纥的贵族也没人看的上。加上处于商路上,也需要有这么一个势力来掌控。”
“黄头回纥每年只从这里收取一定的货品,作为占据这片地方的代价……”
“当然,这些向导不可能知晓真实的情况,都是道听途。大致情况就是这样。接下来怎么办?”
折可行只是简单的介绍情况,因为他到来的比另外三支探路者队伍早。
至于王舜臣,历来不太擅长这方面,没人指望他跟大家条理的清楚。
从早年的第二批护卫营成立,这都多少年了,他们几个相互太熟悉了。
谁擅长哪方面都清楚。
虽然官家安排他们探路,没有指明谁来主导,可在五人心里,都知道谁最具备指挥作战的能力…~应该谁在这方面更强一些。
种建中,就是大家心目中的主导者。这是经过验证的。
不管是狄帅,还是欧阳公,即便是章惇和苏辙,都认可种建中是个帅才。
官家的很多虚构的战例,种建中总是在中程就能推演出结果来。
这一点,官家也是知道的。
多少次跟驻守汴梁的新军演习,种建中指挥作战,他们近卫赢多输少。
种建中就逐渐树立了主导者的省份。
“以现在的位置,对照官家大致的方向图,这里肯定不是黄头回纥的都城,至于是不是黄头回纥,也不确定。不定真是前朝月氏后裔。”
“而位置,大致跟官家命名为德令哈的位置相当。”
“在官家的谋划里,这里将是出兵沙洲的第二个大型兵营驻地。所以,我们必须对其清理。”
“清理之前,为避免对将来的行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我们需要依照新军作战参谋的方式,将所有情报共享,然后共同参谋,得出这个聚集地的身份结论。”
“一旦作战,我们必须将作战计划上报……当然,这不影响我们作战。便宜行事是我们应有的权利。”
种建中完,把自己这一路上的观察和判断,全数拿出来了。
有些是从前队留下的信息分析的,有些是自己放出去探马侦查的,也有是从向导口中套出来的。
包括离这条通道最近的部落聚集地有多少,有多远,什么时间开始是吐蕃和回纥间杂出现,什么时候成了纯粹的回纥等等。
其他各队问开始分享情报。大多数都是从向导口中套取的。
总体来看,这里应该还没有黄头回纥的主力。这对他们作战很有利。
由于这条通道盗匪频出,几乎没有靠的太近的部落聚集。因为蛮荒,黄头回纥也不太在意。
这让他们的行动有了很大的成功可能性。
情报分享,到最后形成作战的决议,很快,用时也很短。
实话,既然大家都已经到了这地步,满脑子都是完成官家和朝廷交付的任务,谁管他是不是黄头回纥?即便是,又怎样?打就是了。
五队汇合起来的人数近三百,都是相互都非常熟悉的战友,哼何况装备了五倍左右的火器……
“按照官家的标注,往前几百里,还应该有一个大一点的聚集地。所以,我的意思是,这一次围歼,最好采取袭杀的作战计划,尽量在不暴露火器的情况下,对这个据点的所有人全歼!”
“当然,迫不得已时,可以使用火器,务必要做到全歼,不得走脱一个活人……”
种建中没提妇孺什么的,所有人都自动忽略了。
在打通夹击西夏通道这个任务面前,一切都无所谓。
官家过,铁血军卒,决不能在战时有恻隐之心。
“我建议,王舜臣队,折可行队,周侗队,三队执行袭杀任务。我与高敬亭队,全员装备一人双骑,负责外围堵截,执行劫杀逃脱之人!”
虽然几人都习惯执行种建中的指挥,但种建中在阐述作战计划时,仍然是以“我建议”的法。
见没人反对,种建中再次到。
“以此聚集地为中心,将五队所有携带的货品,成包围圈,将货品对方,形成一定程度的阻拦。当然,是指我们从盗匪手中反劫的货品。”
“甚至那些已经跑废的战马,不堪重负的骆驼,都可以用作拦截物。”
人员不足,用货品来补。
从聚集地往外扩散,一旦战斗开始,逃跑的人们是不会按照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