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屋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帝国猛虎》

笔趣阁书屋(00kshu.cc)

首页 >> 帝国猛虎 () >> 第四十八章:格物致知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cc/185226/

第四十八章:格物致知(2/2)

博士还在诧异张宇为何提前来了这里,还被欧阳烈热情招呼,这老家伙的脾气可是很臭很硬的。他很疑惑,但也没上前去打扰。

谢明走到殿中央,四周议论声静了下来。

谢明道:“诸位前辈和同僚,此次论道会由在下主持,今天谢府招呼不周的地方,还请见谅。时光荏苒,论道会至此,已经有八个年头了。我还记得八年前,几位大儒临时起意,促成了论道会,起初是私人而又小规模的讨论,后来越来越多的同道中人加入,都抱着将儒学发扬光大的思想而来,如今已然座不虚席。要提的是,当年的那几位大儒,孔学邱夫子不幸去世,这是我们儒道的损失,是我们大周的损失啊。”

“借此机会,让我们悼念一下孔老夫子。”

众人默哀。

张宇昨晚恶补的人脉知识,知道这位孔学邱夫子是祭酒大人的亲弟弟,也是当世大儒,官职至太傅。如今张宇拜祭酒为恩师,孔学邱就是他的师叔了。

谢明又道:“虽然孔老夫子辞世,但他为大周传承下了薪火,孔老夫子门中弟子,也有很多已经崭露头角,发扬儒学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欣慰和看到的。所以…”

顿了顿,谢明加重语气:“今天论道会的主题和之前一样,以“仁”为主题,着重探究儒学之未来的发展。请各位先生整理好思路,便可自由发言讨论。”

说完,谢明退回去。

众人沉寂片刻,一位老者站起来。

老者名叫程先齐,是儒学中很有名的大儒,只听道:“老夫先开个口,随意谈谈。上次论道会谈到仁,我们儒学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在外主张礼,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从而达成儒学大成,成就圣人之道。千百年来,这条儒学道路指引了我们,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但纵观历史,真正做到的并成就圣人之道的,还是孔圣庙中那五位圣人。有时老夫在想,外圣内王,莫非是精神追求,而很难达成?那么,儒学是不是还有其他目标?”

他的话引起众人反思,又有一位老者站起来发言:“我也有同感,自古以来,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又有,儒家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所以,儒家者内圣修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外养六行:孝、友、睦、姻、任、恤,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方成能圣贤人格和王者之政。《大学》上说: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由此可见,内圣外王者,最先乃是格物致知。而关于这两点,我们都忽略了。”

众人点点头。

老儒生杜修站起来,道:“没错,圣人其实已经告诉我们圣人之道的第一步:格物致知,懂了它,方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如何格物致知,如何做到,世人都忽略了,圣人未明说,我们可能都理解错了,也以至于修行的道路是错的。千百年来,很多儒学大师也都注释过格物致知,但格物之说,古今聚讼多家,都未有一个定论。”

欧阳烈也道:“是啊,格物致知,一直来争论较多,诸位可有看法?”

说完话,欧阳烈无意中看到张宇神情自信,嘴角含笑,忍不住地问道:“张宇,你可有什么见解?”


状态提示: 第四十八章:格物致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