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敛财手段(2/3)
入,即便是金山银山也会被坐吃山空,所以时时刻刻都在盘算着如何可持续地获得进项。在邺城的时候,通过查阅籍册分析,黑山军已经从流寇转而向收取过路费的坐地路霸发展,而沿山各郡县定会有许多商贾与黑山贼暗通款曲达成默契。
若是颜良狠狠心把这些商贾打杀抄没了一批,倒是能获得不少资财,但这样做的后果也很严重。
首先这些商贾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钱财可通鬼神,与地方豪族乃至于官吏的关系非同一般,很多更是高门大族的代理人。
颜良这一回来到常山可与去兖州的情况大不一样,他在兖州乃是外客,可以随心所欲的放手施为,顾忌的东西也少,可是在常山乃是本州,更与下曲阳老家比邻,这吃相可不能太难看了。
颜良可是打算把常山国发展成自己的根据地大本营,从而为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所以他在赵国与赵国相阴夔商议的时候,也只是提议先宣谕禁止郡国士民与黑山贼沟通,待到有人知法犯法之后,再处置那些见利忘义的不法商贾。
其中还有一个原因,让颜良顾忌颇深,乃是他在邺城时与田丰谈及此事时,田丰用《吕氏春秋》中的一句话来告诫他。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虽然天下四民,士农工商中商人的地位最为底下,每朝每代多有禁商抑商的氛围,但如田丰这等有识之士都明白商贾的作用不可或缺,而颜良有后世阅历见识,更明白商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如果一味打压商贾,则会令地方上的经济陷入一片死水,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这一路之上,颜良把如何促进常山国中经济的命题下达给手下的一种将吏幕僚,让他们一起建言献策。
虽说大多数建议没什么可行性,但还是有那么几条看上去有操作的可能。
到了真定之后,除了训练士卒,征募新兵之外,颜良反复召开如何提振经济,扩充财源的会议,与会的人都是他手下比较有脑子的,比如隗冉、昌琦这等只会带兵的武夫则一概没叫上。
参与建言献策的张斐、颜贮、陈正、田灿、刘劭、时苗、张揖、沮辉等人都是时下传统思维的士族出身,他们所提的建议也并未超越时代的樊笼,绕来绕去最后还是主要集中在盐、铁、酒等三项商品之上。
关于这三项消费品之中,盐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须摄入商品,铁是打造农具、炊具、武器的必要材料,酒则是用粮食加工的高端消费品,三类商品都有巨大而广阔的市场。
具有强权的政府想要快速敛财,把目标定在这三项商品上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而这在历史上也有广泛的例子可以遵循参考。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就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使齐国成为中原霸主。
秦商鞅变法,控制山泽之利,也实行盐铁专卖,奠定了秦国一统中原的经济基础。
汉初开放民营,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但朝廷财政却捉襟见肘,直到汉武帝时期,因进击匈奴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实行了盐、铁和酒的国家专卖制度。
虽然,汉武帝在晚年发布《轮台罪己诏》,对超出反击匈奴范围的过度的军事征伐有所悔悟,转为更为和平的政策,但直到汉昭帝时期,对盐铁酒的专卖制度仍旧没有废止。
这其中的缘由自然是因为其中的利润极为丰厚,让尝到了甜头的政府机关迟迟不愿放弃到手的肥肉。
而社会上各个阶层都对官府把持此等厚利不放而愈发不满,所以引发了在中华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辩论“盐铁会议”,在汉昭帝的主持之下,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问题展开辩论,最终产生了《盐铁论》这册影响力极其深远的恢弘巨著。
最后达成的协议便是废止了政府对酒业的垄断,并部分取消了盐铁专卖,这与后世大天朝的一项政策十分相似,便是“国退民进”。
当时的举措十分有进步意义,从国家将财富聚集往藏富于民的方向开始转变,也确立了一项准则,那便是政府只能以适当的税率收税的形式、而不是经营一般性商业的形式获得提供公共物品的资源。
也就是说,政府不能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一方面要收税一方面自己来卖货,还不允许其他人一起卖。
这个准则放之各朝各代都非常适用,当然,这不包括战乱年代。
而如今,中原各地战火纷飞,常山国又深受黑山贼滋扰,经济十分贫弱,想要供养足够的兵马去剿灭黑山贼,势必要巨量的钱粮。
河北原本财大气粗,若是用以专心应对黑山贼,倒也不愁钱粮,但袁大将军最为关切的目标乃是曹阿瞒,没有第一时间去搞定张燕这个顽固的恶疾。
经历了官渡战败后,河北元气大伤,又在司兖之地与曹军拉锯攻战,哪里还有多余的钱粮供给常山国扩军备战,这也是常山长史辛毗反对颜良扩军的理由。
在颜良麾下一众幕僚的商议之下,觉得如今提出盐铁酒的专营专卖正当其时,州中缺钱,地方上积极自筹乃是为州中分担压力,这手段嘛自然也需要因时就势。
颜良手下的幕僚们大都是青壮派,俱都是有所作为之人,所以敢于提出会得罪一大批人的盐铁酒专营专卖。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