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要致富先修路(2/3)
“尔等义民既有此心,本县自当之美,蒋君,你且将名录当众念来!”蒋德再度叩拜道:“草民等谢过明府、县君成全之恩!”
颜良心想好嘛,主动送钱来还要谢我成全他,这人脸皮厚得可以,是个人物。
只听蒋德念道:“故主簿蒋德煜德出钱两万,故主簿赵某出钱两万,故游缴王某出钱一万六千,故贼曹陈某出钱一万五千…………处士刘某五千,合共二十八万七千钱。”
被蒋德念到的人名共二十五人,最多者出钱两万,最少者也有五千,其中大多数人都曾经是郡县吏员注明曾经的职位,少数没有出仕的称为处士。
这年头地方要兴修什么祠堂庙宇或是治河开渠,找地方百姓募捐是常例。
不过通常这些地方士绅捐款都小气得很,一两千、两三千十分正常,能有五千算是出手十分大方。
然而这一回,他们最少者也出钱五千,多的一两万,可以说是相当之有诚意。
最关键的是,这并非是地方官员发起的募捐,而是士绅自发行为。
这说明啥?
说明地方大治,百姓感恩戴德啊!
这一出精彩至极的义民义举,当下便被在座的不少文人骚客记录下来,想必日后他们各自的自传、诗文或是与友人的书信来往里会提及今日之事,再度帮颜良和艾县长朱淮刷一波声望。
颜良对这些士绅们如此识趣也很满意,请人吃个饭还赚了二十多万钱,这些钱莫要说修葺县寺,就是全部推倒重新建一座都绰绰有余。
当然,颜良可不会也不会允许如此豪奢的行为。
节俭是美德,艾县寺只需稍稍扩建一番,余下的钱可以派作其他有益国计民生的事情,比如修路等等。
蒋德念完之后,重新把帛书卷起高举过顶。
朱淮为了表示重视,站起来亲自前接过帛书,然后递给颜良查看。
颜良看过之后道:“不料本县士绅如此尚义,不知此事是何人所倡议啊?”
蒋德道:“正是区区与诸君闲谈之间提及,诸君纷纷慷慨解囊响应,故而有此一行。”
颜良笑道:“嗯!不错不错!你唤作蒋德,曾任县主簿?如今从事何营生啊?”
蒋德答道:“唯在家耕读尔!”
颜良对朱淮道:“扶值,你治下多有遗才,看来你未能尽数拔擢啊?”
朱淮道:“明府教训得是,在下到县后,亦多次征辟蒋君等贤才,然下吏德行不彰,为能尽皆得用,而蒋君才美尤甚,下吏正欲荐之于明府面前。”
颜良转头问道:“蒋君可是觉得艾池小,不能尽情施展?”
颜良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却暗藏玄机。
若是蒋德顺着朱淮与颜良的意思说下去回答说是,看似是向颜良示好,但无疑会令人觉得他有些看不起朱淮,所以才不愿应辟。
而若是蒋德回答说不是,便错过了被颜良招致麾下的机会,又无法解释为何先前不应辟。
然而这个两难的问题却并没有难倒蒋德,他毫不停顿地答道:“前时县君发来辟命时,在下虽有效力之心,然当时家母有恙在身,在下需时时侍奉在侧,不得脱身,不得已而婉谢之!”
蒋德这个回答立刻博得了在座众人的好评,时人最重孝道,蒋德不但避过了两难的回答,更顺势宣扬了自己的孝行,可谓是完美答案。
见蒋德没有踩雷,颜良也是颇为赞许,说道:“蒋君纯孝,只不知如今令堂身体可曾康复了么?”
蒋德道:“有劳明府关心,家母已大为好转。”
颜良道:“既如此,扶值可再度征辟蒋君,想必此次蒋君不会再推脱了吧?”
蒋德答道:“在下自当谨遵明府、县君之命。”
话虽如此说,但蒋德心中还是稍有遗憾。
他本以为自己带头来了这一出应当能够得到颜良的青眼,被征辟入郡府,没想到还是属意自己出仕县中。
自己之前便做过一任县主簿,在县中除开功曹更权重、五官掾更清贵之外,已经无过于主簿者,实在是前途有限。
便是艾长朱淮也以为颜良顺势征辟此人也是理所应当,没料到仍是让自己征辟蒋德。
不过颜良之后的话却让朱淮、蒋德的疑虑尽去,他说道:“先前因为井陉商道封禁之事,艾未能得到大力发展,而今张燕授首,黑山之患不日可解,这封禁之策也当更易,艾正大有可为。”
“且黑山新克,正需妥善治理,艾县还当担起这个重任才是。诸君还当多多努力,若能治理得当,艾或能由下县转为县,诸君亦会各有升迁。”
颜良此话一出,等于是印证了蒋德在县寺外的那番言论,让县中诸吏员,以及在场的本地士绅都大为振奋。
尤其是被蒋德忽悠同来的众士绅,觉得出了钱跟蒋德来这一趟是来对了。
他们虽然不如蒋德一样被颜良所重视,但日后定会被县长朱淮重视、重用,且不会担心纠治他们先前的不敬之罪。
更何况他们率先得知了将以艾为中心,恢复井陉商道,开发黑山,绝对是大大的利好,各家都能提前筹措安排,以得到这份红利。
于是在场的县吏、士绅俱都起身而拜,向颜良表示定不会辜负厚望,要齐心协力将艾发展起来云云。
颜良自是一番温言嘉勉,又说道:“艾地方贫瘠,多山丘少平地,若纯靠田亩生产,仅得温饱尔,故而需要来往商贾互通有无,而促使商贾来往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