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也古(下)(1/2)
船队下一次回来的时候,船上果然有不少工匠,这次押队的是李骁奇。
船只刚刚停下,李骁奇就第一个跳下来,和赵汝凡见面,两个人心里都很高兴。没想到李骁奇小小年纪,居然就可以单独押船回来,赵汝凡颇为惊喜。
李骁奇眉飞色舞的给赵汝凡讲了最近发生的事:高俊在清州一带招募工匠,终于彻底激怒了清州防御使,双方在城内厮杀了。
战斗双方一方为丝毫没有准备、正在招募工匠的四十名高俊军兵,另一方为事先已经下定决心,就等着这个机会的两百多名清州射粮军。
结果是一边倒的,由于射粮军也都是本地人,高俊不好大开杀戒,所有的军兵都是把枪头去掉,直接用枪杆把对手打得溃不成军。高俊的军兵打得性起,满城追着射粮军跑,这样的消息一天就传遍了半个清沧地区。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从此高俊的军兵进入清州城内,再也无需遮遮掩掩将就了,说服工匠南迁的工作变得更加顺利。
但是也就在这个时候,高俊终于打听到了蒙古人的消息。
今年秋天,蒙古人在北方的攻势似乎有些委顿,长期驻足于德兴府而不前,然而金朝看似有效的防御却极大的消耗了军队,奥屯襄等人先后被蒙军围点打援而全歼,金军的有生力量在飞快的削弱。在石抹明安的坚持之下,蒙古人以极大的耐心坚持这种战术,消耗着微薄的补给,等待时机。
终于,到了冬天的时候,蒙古人感觉时机已到,开始了对德兴府的坚决进攻,而此时金军已经无力救援,纥石烈执中本来就耽于游猎,对于可能发生的危机,置若罔闻。蒙军攻克德兴府之后,金军在燕山的防线被彻底摧垮,蒙古人在突破了这条防线之后长驱直入,三路攻金。
也古怀着激动的心情,跟着成吉思汗的旗帜跨过了燕山,第一次看到广阔富饶的华北大地在自己脚下。立马于燕山之上,放眼望去,远处的平川阔野一览无余,村庄农舍星罗棋布,米豆满仓,鸡犬可闻,尽管冬天农田已经被白雪皑皑覆盖,但依旧能够感到这片土地的丰润与膏腴。
那里的城市,那里的农田,那里的粮食与牛马,通通都是大蒙古国的。
蒙军毫不犹豫,干脆利落的绕过了重兵防御的中都城,冲向了南方的膏腴之地。
和当初完颜吴乞买南下的时候,女真人对中原不甚了解不同,很多蒙古人都曾经被金朝雇佣,以乣军的身份与南宋作战,他们对金朝南北的地理情况相当熟稔,也深知该如何钞略这片土地。
哲别依旧率领军队东进,攻打辽东一带。去年,哲别就在辽阳城外跃马扬鞭,意气风,发,如今的进展更是神速,据说辽阳府的契丹人已经杀掉了他们的女真长官,宣布与成吉思汗结盟。
西路军在主持的率领下,掠夺河北西路的城镇,他们一直顺着太行山走,直到黄河边上,向西拐入运城一带,然后北上抄掠河东路。由于河东路北方的大同府一带,金军的防御相当严密,蒙古人在整个华北大地上画出了一个上千里的巨大迂回,从南方攻入了这一本来坚固的堡垒。
而铁木真亲自率领主力部队,气势汹汹的向金朝最为富饶的核心地带扑来,他们的目标是一路打到大名府,再顺黄河东上,焚掠整个山东地区之后返回中都,届时三路大军将在中都汇合,包围这座城市。
城里面是金朝人惶恐不安的皇帝,外面是数十万心满意足士气旺盛的蒙古军队,在之外是哀鸿遍野,生灵涂炭的上千万生灵,蒙古军上下都觉得这一画面一定会十分有趣。
如果三路大军不再分兵的话,运河沿岸的清沧地区就可以躲过一劫,但是蒙古人怎么会放弃这么肥美的地方呢?中路军一路南下,打到良乡县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提出这个问题的当然是对金朝最了解的石抹明安,他郑重的告诉铁木真,金朝皇帝与他的军队吃的粮食,都是沿着运河运过来的,如果能够攻克清州、沧州,在这一带的十五个粮仓,每个都放一把火的话,金军就将不战自溃。
铁木真对这个意见未可置否,因为蒙古人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既定的战略是集中兵力,一座一座的屠杀金朝人的城市,一旦分兵的话,就会削弱每次攻城的力量,造成更大的消耗;如果不分兵的话,为了清沧地区放弃富饶的大名府,也不是铁木真所期望的。
“明安,耐心的再等一等吧,也许我们会在攻克山东之后,北上清沧各地。”
只有也古十分好奇的找到石抹明安:“忠诚而足智多谋的明安将军,你说攻克运河沿岸金朝可汗就会饿死,这条河上流淌的是什么?难道女真人的可汗喝河水为生吗?”
“运河流淌的本身是水,但是它可以运载船只,金朝皇帝和他的军队吃的粮食是通过船只运过来的。”
“通过船只?”也古倒是见过船,但那是只能容载两人的小船,因此他实在无法想象女真人居然靠这种东西运粮食,他们怎么不用勒勒车呢?
“我尊敬的也古王爷,不要为此而感到惊奇,女真人当初也是一样的惊奇,他们是从中原的汉人那里学来的这些东西。”
“嗯,我知道,中原人分成三个部落,女真人、汉人,还有你们契丹人。”
“哈哈哈哈,我的王爷,我们契丹人可不是中原的部落,我们契丹人的语言和蒙古人是相通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