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的国朝文派(2/2)
之踪迹飘蓬。这样一篇腐朽文字,竟然是礼部尚书、太子太傅所创作,可见金朝文人当时之浮夸。
第二代国朝文派回归庙堂之际,第三代也开始崭露头角,包括元好问、雷渊、刘昂、麻九畴等人,严格来说,这些人已经不属于国朝文派,而是继承国朝文派的第三阶段“南渡文人”,他们大都在金朝“最后的好时光”章宗、卫绍王初期入仕登第,也有在宣宗时期崭露头角的,和前一代相比,由于国朝文派逐渐独霸政坛,第三代人从翰林和御史走出来到各个岗位,但是,这批人生活在更加风雨飘摇的时代,作品一方面不断批判现实,却也大量流露出沉郁、消极的思想,孔门禅更加流行,并且与复苏的理学相结合。这一时期,和国朝文派竞争的也从胥持国一派变成了经学人士。
第三代人里出道较早的是王若虚和刘昂(王若虚其实归到第二代也有理由,算是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但他是周昂的外甥,所以被我算进第三代),经历了泰和南征巨大胜利的他们有着特别的狂喜。1206年,南宋掀起开禧北伐,可惜准备不足,不到一年便被金军击败,仆散揆率领金军攻占扬州,蜀帅吴曦叛宋投金,这种胜利给金朝上下带来了无比的自信,比如刘昂所作的《上平西·泰和南征》
趸锋摇,螳臂振,旧盟寒。恃洞庭、彭蠡狂澜。天兵小试,百蹄一饮楚江干。捷书飞上九重天。春满长安。
唐日月,舜山川,周礼乐,汉衣冠。洗五州、妖气关山。全蜀下也,剑关何用一泥丸。有人传信日边路,都护先还。
但是好景不长,蒙古人在1211年正式南侵,1213年金朝政变,卫绍王被杀,金宣宗继位后迁都开封,河北大好河山沦陷,金宣宗对国朝文派印象一般,故而第三代文人开始痛思金朝的失败,词赋文人们也开始大量参与政治,原本多为御史、翰林的他们开始到行政机构和地方去,政治参与更有深度,元好问的亲家雷渊雷希颜任蔡州防御、侯掣提调河东等等。
而元好问本人则仕途不顺,直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此时金朝在南方呆了七年,已经是半壁残破奄奄一息,第三代文人们在地方行政也未见明显成效,政治抱负日趋保守,麻九畴两试不中,已经隐居山中,但在另一方面来看,此时国朝文派终于排挤掉所有对手,独霸金朝政坛。
金宣宗时代对国朝文派还算是不冷不淡,而金哀宗继位后则重用其人,时人认为金宣宗重用胥吏(跟我们国朝文派作对的都是胥吏!),而金哀宗上手就“逐二奸臣,士大夫相贺”,很有点“众正盈朝”的意思(一不留神就黑东林了呢,
@荒木飞吕彦
),大家都懂的。正大三年八月,金哀宗设立益政院,标志着国朝文派彻底排挤了政治对手们。这群人在乱世之中最后选择了金朝,也和金朝最后一起倾覆。
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一改章宗时期的浮艳,更加崇尚义理和奇古,之前流行的“西风了却黄花事,不管安仁两鬓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那种淡淡的闲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佛法、理学的探究和对世事的愤懑。
周昂开风气之先,当年明昌党狱被贬之后,周昂安身北方,成为金朝不多的军旅诗人,野狐岭金军横尸十万之际,周昂诗作
玉帐初鸣鼓,金鞍半掩弓
无需惊异域,曾在版图中
经义李俊民也有诗作
胡儿不满欲,我民还买犊
今秋犊未大,又被胡儿逐
胡儿皆饱肉,我民食不足
食不足尚可,鬻子输官粟
另一大特点是奇古,还涉及了一场科场案,下面再说
对于理学的探讨也是从赵秉文开始
太虚寥廓,一气浑沦,日而月之,星而辰之,噫以雷风,窍以山川,动静合散,消息盈虚,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一则神,二则化,所谓一太极也,极中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天地能生之不能成之,父母能育之不能教之,有圣人者出范,以中正仁义中天地而立其功,与天地并人极立焉,自尧舜禹相授以精一大中之道,厯六七圣人,至孔子而大备。(句读是我自己加的,若有错误请指出,我对经学理学都不懂)
涉及理气论、心性论,明显是理学范畴了,理学本身和佛学也有些关系,国朝文派既然能接受孔门禅,从孔门禅过渡到理学也是自然而然的事。自汉唐经学到宋明理学,再到陆王心学,归于清代朴学,金朝在这里算是个小小的异数,算是经学的一次复兴。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