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战争之路(下)(1/2)
“昨天有宫人在丽景殿的长廊下捡到了这个。”在开封龙德殿的百官朝会上,完颜珣一脸冰霜的举起一张白绢,上面写着几个字,尽管看不清楚,但百官都知道那上面写的是什么:从昨天晚上开始,这事就在开封城内传开了。
“这上面写的是:高某不退必杀之。”完颜珣的胡子尖都在微微颤抖,看得出来正在压抑着心中的怒气,好多人不由自主的转头去看此事的真正主角:头发已经全白的高汝砺,而后者却好像事不关己一般,眼观鼻,鼻观心。
金朝实行群相制度,一切国政大计的讨论均由尚书省的诸位官员探讨,重大事项得到皇帝的许可之后实行。尚书省直接对接六部,不再将咨议部门和执行部门分开。
按照定制,尚书省应有七位官员,包括尚书令,左右丞相,两位平章政事,尚书左右丞和两位参知政事,但是向来缺额,有四五位便不错,尚书令往往又是给荣宠在身,德高望重,垂垂老矣的官员的酬庸,一般也不参与讨论。所以,在皇帝身边能够说得上话的亲近重臣,往往不过三四人而已。而高汝砺就是目前仅次于高琪最受器重的人。
高汝砺年岁颇大,早已过了古稀,按照金朝传统,也该主动致仕,然而,此时是多事之秋,完颜珣不想让他走,高琪不想让他走,最重要的是,他自己也不想走。
正因为如此,无数的明枪暗箭向高汝砺头来,这也是完颜珣所不满的,明面上是反对高汝砺,实际上是反对高琪,最后还是反对自己。
经历了胡沙虎乱政的完颜珣早已不想着当什么仁德之君了,政治是要干的,但更重要的是先保住皇位。
但是,此时他的怒气也没什么用,没有人会傻到承认这是自己拿出来的,所谓的敲山震虎也只是个心理安慰。退朝之后,完颜珣越想越郁闷,恰在此时,太子完颜守绪前来。
“父亲,我听说,朝堂上有人密谋反对高相,甚至在宫中散布传单。”
“是啊,为父正忧心此事,你来得正好,我倒想问问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完颜珣有些苦恼的歪坐在藤椅上,宫人们端上来茶点,尤其是女真人爱吃的油炸果子。
“儿以为,高汝砺固然忠心为国,但是恋栈权位,并非好事,对他自己也不为美,倒不如趁此机会,让高汝砺主动提出致仕,而父亲另选人调元。”
“哦,我儿果真如此想”完颜珣语气中并没有多大的惊奇:“你以为何人可入南院啊”
“儿以为,可令胥老相公为平章,另选蒙古纲与杨云翼二人入省。”
这终于让完颜珣省和枢密院并掌文武二柄,,其人员结构向来反映皇帝的政治倾向,世宗在位时,一方面援引各族人才,但另一方面也抱着极深的门户之见,虽然会有汉人进入尚书省,但人员数量始终没有超过女真人。金章宗讲文治,一度出现过四位汉族大员执掌南省的局面,但这也只是昙花一现,到完颜珣的时代,国家败亡的危机感更加触发了他们心底的成见与恐惧,对汉人的防范其实更加严密。
所以,目前尚书省的构成是,完颜皇室一人英王守纯守纯,其他女真人一人术虎高琪,渤海人一人高汝砺和汉人一人胥鼎。
按照太子守绪的意见,让渤海人高汝砺请辞,高硺胥鼎然后将女真人蒙古纲和汉人杨云翼调入尚书省,重新平衡力量,也称得上是上佳人选。
“蒙古纲固然有才干,但最近几年一直执掌兵马,我本意想把他选入北院为签枢密院事,你却要让他进南省,这是什么考虑啊”
“父亲,如果我朝政令通达,自然可练出百战之军,蒙古纲在中枢和地方都任过职,执掌过军队,主持过水利,资历丰富,人情练达,选入尚书省参与万机,实在是再合适不过。杨云翼文章粲然,乃是士林领袖,令之调元,可巩固人心。”
选一个女真人来参与实际治理,高升一个汉人做榜样,再选一个汉人充当民族团结的象征,这个方案倒不能说疏于考虑,完颜珣确实心动了一下,随即又问:“那选谁进入枢密院呢”
“儿以为完颜仲元可以。”
又是一个令人吃惊的答案,完颜仲元就是郭仲元郭大相公,虽然换了个女真姓,可还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在金朝历史上可从来没有过一位汉人曾进入枢密院。
似乎是看出了父亲在踌躇,完颜守绪又忍不住苦苦劝谏:“现如今形势非比寻常,当果断用人,奖进人才。郭仲元自山东起兵讨伐盗贼以来,用兵如神,屡建奇功,才具胜于承裔与蒙古纲,选入枢密院,不但可以重振军心,更可以显示朝廷有此位待天下汉人,使其尽心竭力。”
守绪终于完整的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这个危急存亡之秋,狭隘的民族偏见已经严重阻碍了金朝抗战,此时必须打破原有的成见,选调汉人进入东西二府,以激励军心士气,抚慰天下英才。
完颜珣确实被说动了:“我儿有见识,江山可保无忧。”
但是,这种事依旧应该首先和现有的廷臣们讨论一下,完颜珣想到的还是术虎高琪。
听完这个意见,高琪的背几乎耸了起来,选调汉人他倒也没什么太大意见,可怎么偏偏选了这三个人
满朝文武官员当中,高琪最讨厌的是张行信,可是张行信毕竟威望有限,而且本人对权力并无太大执着,所以也不至于威胁高琪的地位,反倒是这三个人,虽然都与自己关系不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