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叔侄(1/3)
“文若,你真觉得这个秦谊秦文合是忠于汉室?”当将秦谊送走之后,在荀家客厅里面,终于只剩下荀氏叔侄。而之前一直当做背景板不说话的荀攸,终于开口向荀彧问道。
虽然荀彧是荀攸的堂叔,但荀攸反倒是比荀彧年纪大,而荀彧处于对荀攸的尊敬,当两人独处之时都是以表字相称,而不是以叔侄相称。
这次秦谊来荀府打的旗号是给荀攸送礼的,但是自从见到荀彧之后却完全忽略了荀攸的存在,荀攸也是不急不恼,在旁边静静的听着,甚至还会偶尔插上几句话活跃一下气氛。
而等秦谊离开之后,荀攸终于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个问题问了出来,他反正觉得秦谊动机并不单纯,他不相信荀彧会看不出来。
“说自己忠于汉室的人,都是野心家?都是钻营投机的卑鄙小人?那我又是什么?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这些汉室臣子,难倒连忠于汉室的话也不能说出来了吗?”只是荀攸的这一问,却是把荀彧给惹毛了,一向温文尔雅的荀文若终于露出了愠怒,咆哮得说道,甚至重重得桌子上面拍了一把。
看着自己的小叔荀彧在那里生气,荀攸果断闭上了嘴巴不再说话,他知道荀彧这个时候需要发泄一下。
荀彧来到雒阳已经有一天时间,通过和荀攸的一番交流,他已经了解到朝廷的最新动态,作为汉末顶级谋士,又是皇帝身边的近臣,荀攸对朝政的理解可是远超后世的键政局。
但是从荀攸那里得到的信息,却是让荀彧心情非常不好,朝政还是在朝着糜烂的方向发展,汉灵帝虽然有振作的迹象,但却依旧重用宦官,朝廷里面的内斗也是日趋激烈。
整个雒阳城,宦官和士人因为党锢之祸积累下的矛盾不但没有消弭,反而越积越深,就在等待着被引爆的那一刻,这也让心怀天下的荀彧忧心不已,汉室恐怕已经经不起太多的折腾了。
“对不起,我心情不好,有些失态!”在发泄了一会儿之后,荀彧总算是恢复了之前温文尔雅的模样,然后朝着荀攸施礼道歉。
“没什么,我刚做黄门侍郎的时候,也是和你一样,不过后来我便习惯了!”荀攸淡淡笑了一下,没再说什么。
荀攸曾经也是一个热血青年,但是为官数年,荀攸的一腔热血都已经冷了下来,现在的荀攸就像是一个老油子一样静静得看着朝野之中的风云变幻,尽量独善其身。现在看到血仍未冷掉的荀彧,荀攸也是表现出了相应的理解,只是他也有些好奇,自己这个小堂叔,什么时候也会像自己一样变得冷血麻木。
“说起这个秦文合来,我还是相信他是忠于汉室的。他一个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如果能够有城府演给我看,不是大智大勇之人便是大奸大恶之辈。这个世道这么坏,没有一个大智大勇之人来匡扶汉室,有一个大奸大恶之辈来鞭策贪官污吏也是不错。而且养望这事也不是那么好做的,一个人能够一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但我还宁愿相信,这个秦文合的确有着匡扶汉室的信念!”而荀彧还是继续选择相信秦谊。
“说起来这个秦文合在我记忆中似乎是个老实怕事的普通人,既然他今日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来,那我也就相信这这是出自他的真心吧,毕竟你看人要比我准的多!叔祖他真得想要出山吗?”荀攸也没有继续在秦谊这个话题上浪费时间,对荀攸来说秦谊只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而已,而是把话题扯到了秦谊没有过来时他和荀彧正在聊的话题上面。
而二荀所讨论的问题,就是他们荀氏当代家主荀爽荀慈明,自第二次党锢之祸便已经辞官隐居长达三十年的荀爽,竟然动了再次出仕的念头。
“的确!叔父他的确有着出仕的打算,他读了你的信才做出的这个决定,清除了宦官之后的朝廷不能没有我们荀氏的位置!”而听了荀攸的话之后,荀彧也是正色回答道。
汉末名门望族的地位也是需要官职来支撑的,这点颍川荀氏就要比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差远了,这也是荀爽想要出山的原因之一,经过几十年的蛰伏养望,现在的他已经有了问鼎三公的名望。
“怎么说呢,现在的情况给我写信的时候已经发生了变化,盖元固和刘伯安先后离京,袁本初一人孤掌难鸣,恐怕诛除宦官的行动已经无法进行!”
原来在几个月前,盖勋对宗正刘虞、中军校尉袁绍说:“陛下是非常聪明的人,就是被左右宠信的宦官蒙蔽了,如果我们合力清除这些奸邪之徒,然后提拔清廉能干之人,以此使汉室兴旺,我们再功成身退,岂不是一件快意的事?”
刘虞、袁绍对盖勋的话表示认同,于是结为同谋一起谋诛宦官。这件事情也被荀攸知晓,这次有手握重兵的皇帝宠臣,德高望重的宗室重臣,还有四世三公的天下楷模参与,想来成事的机会非常大。
作为颍川荀氏的一员,荀攸也得为家族的兴衰考虑,因为党锢之祸的原因,很多荀氏家族成员选择隐居,如果真能够诛除宦官,说不准大汉又是一番中兴局面。
为了家族的发展,为了政治理想的实现,荀氏家族都得进入到没有宦官的朝廷之中,也就是这个原因,荀彧结束了隐居状态举了孝廉,进入朝臣序列。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快,随着西北和东北叛乱爆发,盖勋出任京兆尹抵御西北叛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