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屋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宋的变迁》

笔趣阁书屋(00kshu.cc)

首页 >> 大宋的变迁 () >> 第四十九章 养殖与冬小麦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cc/195390/

第四十九章 养殖与冬小麦(1/2)

日子晃悠晃悠的又过了半月,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娄江两岸,冬日里枯败的草木又顽强地抽出了嫩芽,树枝上的叶芽也慢慢舒展开来。

江南大地上一片片的草绿如茵,红红的野花点缀其间,草丛里时不时“扑棱棱”飞出一群野鸟。

丁睿从屋子外面一蹦一跳的进来,手里晃着一枝红彤彤的野花,他笑呵呵的禀报吴梦,第一栋猪圈已经砌好了。

吴梦甚是奇怪,怎么这么快就弄好了,赶紧吩咐李五推着自己去察看了一番,原来这猪圈是用丁府旧仓库改建而成。

猪圈里面用木料围成一个个的猪栏,猪栏下面是食槽,完全按照后世农户家的小型养猪场的模样而建,可以容纳五十头猪。

在古代没有化学兽药的情况下,猪圈养猪的密度不可太高,否则极易得病。

吴梦问道:“睿哥儿,你可知晓这苏州城里有会净身的老內侍否?”

丁睿眨巴着大眼睛,好奇的问道:“师父,內侍我知道,净身是何意?”

吴梦一下就哑巴了,这事如何能与丁睿这小小孩童细说。

他记得张财神和宫里的內侍们有些关系,忙道:“李五,你先带些仆妇们用生石灰将这猪圈消毒。“

李五也如刚才丁睿般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问道:“先生,何谓消毒?”

吴梦苦笑,心道自己魔障了,这些后世术语宋人哪会知道,忙解释道:“就是把这猪圈里大大小小的角落全部撒上一层生石灰,防止圈养之猪有疾患。”

李五领命而去,吴梦道:“睿哥儿,你舅舅回来没有。”

丁睿道:“昨日回来了,还未曾离去。”

“你且去唤你舅舅前来,就说某有要事找他。”吴梦吩咐道。

丁睿小跑着一溜烟就不见了,吴梦笑笑,这小家伙天天晨起锻炼,跑的真叫一个快。

过了半炷香时辰,林贵平牵着丁睿的手过来了。

吴梦欲将丁睿支开,说道:“睿哥儿,你且去看看李五的石灰搞的如何了?”

丁睿老老实实的点点头转身离去。

林贵平一脸不怀好意的笑道:“吴先生把睿儿支开是有些男人间的事说么。”

吴梦不屑的说道:“你这等人一说就冲着下三路来,某找你有正经事,东京城有没有致仕的內侍,还要是会净身的。”

林贵平先是“咦呀呀”的围着吴梦转了一圈,嘴里不停的“喳喳”惊呼。

随后淫笑道:“昕颂兄还好意思说某家,兄台这不是冲着下三路去的,汝问这些有何意图,莫不成还真想给自己一刀,进宫了事?那可不成,先把某这外甥教会了才能去。”

吴梦嗤笑道:“要去你自己去,某家在这好好的,进宫作甚。在下想好好喂猪,多出点猪肉,猪阉割后腥骚味稍小些,最主要是长肉甚快。其实不止是猪,鸡阉割了也长得贼快。”

林贵平听到是正事,不由沉吟了片刻道:“按说这事不应找內侍,契丹那边骟马的甚多,他们卖马给大宋,都是阉割过的,那些契丹人手法应该更好,可要越过边境去寻怕是不易。”

吴梦道:“找不着契丹人就罢了,你且去寻访会净身的內侍就好,此事不难,只需要摸索几次,普通屠夫也就会了。”

林贵平道:“行,这事某家去找找张财神,他跟宫里的关系好,太子感激上次救公主之恩还有献炉之德,定会如你所愿。”

吴梦摇摇头道:“别提什么恩德了,日后睿哥儿科举之时关照一二即可,速速去找张财神吧。”

林贵平拱手告别,往苏州去了。

李五和忠伯一伙人挑着石灰而来,按照吴梦吩咐洒满了猪圈。

吴梦谓忠伯道:“忠伯,喂猪的食料可不能用生的青草和菜叶,要搭配各种粮食煮食喂之,猪才会快长。”

忠伯道:“吴先生,老汉吩咐一对养过羊的夫妇专司养猪你看如何?”

吴梦笑道:“那自然更好。”

回到屋内,吴梦口述,丁睿记录,将猪常吃的一些草类、青菜、米糠、酒糟等等原料如何煮成猪食,以及如何打扫清洁猪圈一一记录在案。

后面的事情他也没精力天天去照看,只待林贵平带来內侍阉猪。

正在记录时,忠伯走了进来,看到吴梦叉手行礼道:“吴先生,你上次说的那十亩地已下豆种,还要不要追粪。”

吴梦摸着后脑勺仔细回忆后世在老家时豆子的种植,问道:“基粪施足了没有。”

忠伯答道:“基粪施了,可没那么多粪,只好有多少用多少了,下种的时候又施了一些。”

吴梦思索了一下道:“那便用些追粪,待到豆子结荚长出骨粒,用人畜尿掺水淋在豆叶上,豆子便结的欢实。”

忠伯领命而去,丁睿望着吴梦问道:“师父,你不是告诉我追粪都要放在作物的根部么,那豆子为何要淋在叶子上。”

吴梦望望丁睿这个人形的“十万个为什么”,颇有些头痛,爱问当然是好事,可自己不懂的时候如何回答?

他只好胡诌道:“睿哥儿,还记得师父跟你说过的光合作用么,叶子有毛孔,它能吸收粪中的营养。”

丁睿“哦”了一声又低头去写记录,吴梦无奈的想到若是要把学童们培养出来,明年还真得另想法子,否则自己肚子里的货迟早一天会被掏空。

天禧二年的阳春三月底,丁家三十亩冬小麦渡过了寒冬,已经成熟了,吴山村的乡邻们看着这冬小麦啧啧称奇,吴

状态提示: 第四十九章 养殖与冬小麦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