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半月(1/3)
十数天后,整个兴汉城焕然一新,坑洼不平的废墟和四周的人高荒草,全部不见,整理出一大片足有小县城那么大的平地。
御奴关是前期必须要先建立起来的,经过大部分劳力的奋斗,已经建成近丈高的石墙,进出只留下河道,和取名“御奴门”的两丈宽大门。而河道之上数尺高,也钉了一条由圆木做成的浮桥,横着插入山壁,不宽的河道中隐约可见无数削尖的巨木密布。
御胡关古道过于宽大,足有二里地,因为在建设前,王博就要求关墙必须宽到三丈,两边用大块儿山石,中间浇水夯实硬土、碎石子。所以进展的比较慢,只建了一人多高,但可想而知,在建成后必将难以攻破。
两座关卡之所以能够建设的如此之快,除了干活人卖力以外,还得益于定襄附近山区,属于典型的石头山,山道两旁高处经岁月侵蚀而破裂的山石,全部落在沟底,所以修建关墙取材十分方便,要木头有木头,要石头有石头。
王博在视察了建设的关墙后,又下令建到两丈时,再往上要在关墙外侧修“藏兵洞”。以利敌人攻关时防守。此别出心裁的做法,让众将啧啧称奇。其实王博的想法,也是建立在此时游牧民族攻城器械缺乏,没有抛石机、井阑、攻城锤等重型攻城武器的基础上的,如果是在中原战场上,这样修建的城墙,怕是在地方的几轮轰击下,就倒塌一片,不攻自破了。
此“藏兵洞”,王博也是在想了半宿,灵机一动才得到。藏兵洞最下层两步见方,只容弓箭手一人,在尺宽射击口于敌人攻关时,专门在此射箭。射击口斜向上,在阻碍了己方弓箭手视线的同时,也能阻挡敌方箭弩的射入,但里面的射手不用看,只需要敌兵近前时抛射就行,要的是数量。外墙依然是石筑,内衬厚实原木,以绳设一小铃,弓箭手在听到铃响时就射击。
越往上藏兵洞越大,增加弓箭手数量,而射击口方向也随之慢慢朝下变化,这样既可以阻碍不少敌军的箭支,又让己方射手视野宽广不少。
接近关顶的最上面,藏兵洞最大也最密集,每隔一米就建一个,射击孔也变宽大,有的用于倾倒滚油,有的用于扔石头,还可以从里面用长矛刺杀敌人等等。
王博在设计完了,闭眼想象了一下,在建成后,冲向关墙的胡兵,在经过墙顶和中下层藏兵洞漫天的箭雨后,顺着攻城梯好不容易爬到快上关顶,就劈头盖脸被一顿矛刺、枪捅、金汁乱浇……自己也不禁打了个寒颤,笑的更是猥琐不堪极了,让一旁有些叛逆的陈到,鄙视地撇了撇嘴角。
陈到自随着叔父陈融,加入兴汉军以来,一开始跟在陈融身后沉默不语,连王博的特意相询也是话语不多,惜字如金,又暗示平汉、许褚几次挑逗,都被陈到以不屑的眼神应对。虽然因前世记忆中陈到的资料不多,让王博也无法准确判断他现在的情况,但身上始终散发的阴冷气息,叫人觉得这个年轻人定不是个善茬。
找陈融详细了解,知道这都是乱兵给害得,本来陈到小时候挺开朗的,自双亲死后就变成这样了。不过要说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跟踪千里,在大批朝廷官兵中,寻机手刃仇敌,那得有多大毅力呀?
王博一开始都不敢带在身边,深怕那天陈到手中的那把长刀,落在自己的脑袋上。可这样一个牛人放着不用,王博是在是觉得有点暴殄天物。经和陈融商量并同意后,王博把陈到先编到战兵里,充当枪兵什长。
长久的沉默,终于在井陉关一战中爆发出来,一人提刀冲垮少半个常山郡兵,让众人见识了他的危险之处。战后,浑身浴血的陈到,跟着王博在山坡上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自此列为王博亲卫统领,尽职尽责,只是千古不变的阴冷眼神,让每一个靠近王博的人,都常常被他盯的发毛,浑身不自在。
又几日,两关外斥候来报:御奴关以现胡骑窥视。而御胡关外则走来一队商旅。
接到警讯的王博明白:该来的总归要来。马上下令正在空地上搭建营房的民壮、后勤兵全部调往御奴关,加紧建设关口,骑兵队前出御奴关驱散胡骑。至于御胡关外的商旅,派部分战兵于山林埋伏,待商队走近后,全部扣下,王博亲自前往甄别处理。
留下少量辅兵,带领老弱病残妇孺继续搭建营地,王博领着两大保镖赶到御胡关。
看着比上次来时又高了两尺的关墙,王博略显紧张的心平静了下来。和众人打过招呼之后,亲自挽袖加入建设大军中,等待商队的到来。
赴关外的商人,一般都会避开胡骑秋冬肆虐季节,而选择在春夏之间越过雁门关,到各胡族聚集区与之交易。常采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将中原地区的盐巴、铁器、茶叶等物,从胡人手里换来兽皮、骏马等大汉稀缺之物。
有的甚至将兵器、甲胄偷偷夹带,行贿雁门关将,卖入胡人手中,此举风险极大。但因一本万里,商人逐利的本性,让他们甘冒风险,乐此不疲。
附近的胡虏部落除极少数穷凶极恶之徒,一般都不会抢劫来往商队,连强买强卖之事也比较少见,看来这些野蛮人也懂得竭泽而渔、过犹不及的道理。当然,这是对于经常往来于此地的熟人来说的,如果是生面孔,那就是九死一生。
一行数十名彪形大汉,赶着马车,牵着骡马,装满各种货物,徐徐走进正在修建的御胡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