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1:屯田(1/2)
接下来的几天里,邓艾和手下的几个将军们依旧是忙碌个不停,最先要面对的就是军队整编的问题,尤其是邓忠等人率领的两支诱饵部队也前来会师了,加上新降的吴军部队,前前后后,林林总总,已经有了20000多人,本着贵精不贵多的原则(粮食不够,人太多了也养不起),邓艾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巴东改编”,将这些杂七杂八的部队分别以魏军步兵和东吴水军为核心进行重组,控制在了15000人的规模,亲自掌握7000人左右的中央主力兵团,邓忠、杨欣、牵弘三人总计掌握5000(3000魏军和2000降兵掺和在一起)人为第二兵团,步协,作为新投降的最高级别将领与王颀二人共同统领3000(2000降兵与1000魏军掺和在一起,王颀,作为一个监军式的存在)人为水军兵团。邓忠是自己的儿子还好说,这么安排,其实对于杨欣等人来说就是降级使用,好在几人对邓艾也算是忠心耿耿,而且,邓艾也许以重诺,随着日后的发展和开疆扩土,他们的升迁,掌握更多的军队和权力,是迟早的事情(不管能不能实现这些承诺,饼,都是要画的)。至于裁撤出来的将近6000人(主要是年纪大的、受伤的魏军和战斗力比较渣的吴军降兵)混编为四个屯田兵团,交给了师篡,做起了邓艾最擅长的屯田老本行。
屯田,不是邓艾的首创,也不是曹操的首创,秦汉时期以来一直在不断调整变化,邓艾也一直在改变适应。例如,当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建议,在许都附近屯田。屯田土地是无主和荒芜的土地,效果相当不错,“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眼下这巴东和附近几个郡县这一点倒是不缺,基本都是无主的,就是缺人,所以,趁着目前没有什么重量级的敌人威胁,撒开了欢的开垦吧。
这是第一步,这么大的面积,靠这么点人开垦肯定是忙不过来的,尤其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蜀汉和吴国也搞过屯田,但是,在经验上和推广上比之魏国业余很多),下一步,还需要吸引更多的流民加入进来。因为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在魏国,民屯每50人为1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郡县。收成的分摊比例上也有明确规定,如果实在太穷,没有,不得不使用官牛,最后分成比例是官6民4;如果大小算是一个土豪,有自己的私人耕牛,则最后是五五分成。管理制度上要求加入屯田的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人身自由,但是,乱世,就别有太多的追求了)。军屯以士兵屯日,60人为1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这些,都是邓艾不能再熟悉的东西了,也是他安身立命于司马氏政权的根本,正是在他向司马懿的建议之下,正始年间,魏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屯田。北以淮水为界,自钟离以南,横石以西,至沘水源头之间的400多里范围的土地上,五里设置一军屯营。每营60人。同时拓宽淮阳、百尺两条河渠,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颍南、颍北修成了许多陂田。淮水流域挖掘300多里长水渠,灌溉农田20000顷,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魏在东南的防御力量大大加强。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军便可乘船而下,直达江淮。现在,邓艾,就是要把这套体系再度移植过来。最终还是要做到民屯为主,军屯为辅。
又是要整编军队,又是要征调粮草物资,又是要修葺营地要塞,看着忙的要脚打后脑勺的邓艾,王迪终于明白了,这个老家伙是真的从头至尾都没有想过回成都啊,有没有自己的努力和阴谋诡计,都没有这种想法。而且,不同于专注于走技术流的李庠跟在屁股后面拿着小本记个不停,王迪更是感受到了邓艾对屯田这一事业的由衷热爱。
也许自己找到了邓艾内心深处要“背叛”司马氏的真正原因了,在王迪看来,其实是司马氏,甚至是曹氏“背叛”了屯田在先啊!曹操算是寒族出身(再有钱,也和世家大族有着本质区别),但是曹丕能够篡汉成功,恰恰离不开世家大族的支持(九品中正制就是杀手锏),而司马氏能够逐渐将曹氏宗族排挤出朝堂中央,也是因为在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上取得了优势,如何争取这种支持?当然是利益切割,切割出去的就是人口和土地!是逐渐被破坏的屯田制!屯田制是什么?就是国家力量和世家豪强争夺土地和人口的话语权,原时空当中,咸熙元年(264年),司马炎诏令罢免屯田官、典农校尉、典农都尉等。泰始二年(266年),又是司马炎,重申“罢农官为郡县”。而司马氏这种破坏屯田制早在之前司马师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司马炎,就像是代魏一样,完成了最后一步而已。
在同样是寒门出身的邓艾眼中,这种行为就是无法容忍的背叛!
想到这一层,王迪略微有点失望之余(没有忽悠成功一代名将),也是松了口气邓艾不回成都,自己这点无间道的事情也就不会穿帮了,你最好这辈子都不和钟会见面!而且,在这里专心搞屯田的话,自己也是受益匪浅啊。
虽然松了口气,但是王迪也没有回去的打算,和李庠和王聪等人加紧跪舔邓艾步伐的目的不同(跟着这个人混经验值涨的更快啊,尤其是李庠,业务方面基本就成了邓艾的一个狂热小粉丝,问题问个不停,都快把邓艾烦死了,不过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