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分裂!鲁叶共济会!(1/2)
当杨通道出鲁叶共济会分裂的事实后,黄绍就知道麻烦了。
正如对面的那名山贼所言,他鲁叶共济会的势力,确实已远不如一年前了。
一年前,赵氏二公子赵虞还在时候,他鲁叶共济会是何等的风光,把堂堂汝阳郑氏从发迹之地赶出,逼得汝南县县令刘仪到叶县恳求毛公出面相助,虽然他们事后被毛公斥责了一顿,但商会里每一名商贾依旧热血澎湃。
在这个世人普遍轻贱商贾的年代,当他们商贾联合起来后,却能撼动百年家族,甚至连一县县令都因为他们而惶恐。
许多商贾因此认识到,原来他们这些人,也能够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而就当商会里的众多商贾准备在那位赵氏二公子的带领下重拾商贾的尊严,改变商贾的地位时,噩耗传来……
鲁阳赵氏一门覆灭,鲁阳乡侯赵璟、其夫人周氏,长子赵寅,以及他鲁叶共济会真正的领袖,赵氏二公子赵虞,在一夜之间被梁城的军队覆灭。
事后,鲁阳、叶县两地前后贴出告示,指认鲁阳赵氏一家勾结叛军,图谋造反,对此,鲁叶共济会里的商贾大多是不信的,至少黄绍就不信。
鲁阳乡侯赵璟,那可是鲁阳的乡贤啊,一招‘以工代赈’养活了多少从宛南、宛北逃来的难民?
而这位乡侯与其夫人周氏所生的二公子赵虞,那更是聪慧绝顶,商会里的商贾纷纷将他比作秦国时期十二岁拜相位的甘罗。
像这样的父子,居然说他们勾结叛军?
简直可笑!
要知道鲁阳赵氏遇难之前,可是给宛城的王尚德筹集了十几万石的粮米,而王尚德拿着这批粮草鼓舞军心,讨伐南郡的叛乱。
既然赵氏父子勾结叛军,为何又要帮助王尚德筹集粮草?
这不是前后矛盾么?
再加上叶县县令毛珏的突然病故,黄绍本能地感觉这其中大有蹊跷。
当他与他兄长黄馥提起此时时,他兄长断定赵氏父子肯定是得罪了国内什么了不得的达官贵人……
“呋……”
黄绍微微吐了口气。
他与他兄长黄馥一样,都十分欣赏那位赵氏二公子,原因就在于那位二公子借助机智与手腕,将他们这些商贾、或以经商为家业的家族拧成了一股,让他们认识到,原来他们商贾团结起来的时候,居然能有那般强大的力量。
但遗憾的是,那位二公子故去后,鲁叶共济会就分裂了……
魏普、吕匡二人互相争夺商会会长的位置,为此大打出手,那位二公子不在了,毛公也故去了,谁也无法阻止他们——虽然在此期间,鲁阳的县令刘钧可以化解双方的矛盾,但只可惜,魏普与吕匡谁也没有听从这位刘公的劝告。
也是,刘緈是鲁阳县的县令,而魏普与吕匡皆是叶县商贾,倘若有谁能压制这二人,也就只有赵氏的二公子赵虞,以及叶县的县令毛珏毛公,但遗憾的是,这两位都不在了。
短短三四个月后,魏普一批人落败,被吕匡一众排挤出鲁阳、叶县,随后都失去了汝南、郏县等地的地盘,在其余商贾的支持下,吕匡成为鲁叶共济会的会长。
但显然魏普那些商贾不会甘心失败,他们将家业迁到临汝、汝阳、轮氏几个县,当初他们在那几个县帮助赵氏二公子击败汝阳郑氏,在汝水诸县都有一定的根基,在吕匡一众势力的逼迫下,魏普等人落户于汝阳,以此为基本盘,建立了另外一个鲁叶共济会。
为了区别于吕匡一众的鲁叶共济会,魏普等人改变了旗帜。
原本鲁叶共济会的旗帜,以青绿为底色,旗帜上方书写‘鲁叶共济’四个字,下方勾勒有三山,分别代表鲁阳与叶县境内的鲁山、应山与卧牛山。
而魏普一众搬迁到汝阳后,以将三山的图案改成了汝水,底色也换成青色,唯独旗帜上方的字样,依旧是鲁叶共济。
不过,也因此会被吕匡一众嘲笑成汝水共济会。
黄绍与他兄长黄馥一样,对魏普与吕匡二人的争斗并不敢兴趣,但在当时商会内‘非白即黑’的紧张气氛下,他们选择了赢面更大的吕匡一众。
果然,吕匡不负众望,击败了魏普。
但黄绍私底下也很魏普那一伙打过交道,他知道,魏普等人的目的非常明确,他们要重新夺回叶县,夺回鲁叶共济会的正统——虽然‘正统’这个词用在这里有点别扭,但不可否认这就是魏普等人的目的。
毕竟,魏普与吕匡二人谁都一口咬定自己才是那位赵氏二公子的继任者。
总之,当年风风光光的鲁叶共济会,犹如昙花一现,随着那位赵氏二公子的逝去,迅速从巅峰走向衰弱,尽管当前吕匡与魏普各自掌握着一支共济会,但比起一年前,那已是远远不如。
最有利的证据是,魏普与吕匡,谁也没能具备那位赵氏二公子的手腕。
当年那位二公子在的时候,王尚德默许他手下的宛城军市以超过市价两成的价格来收购鲁叶共济会提供的货物,而如今那位二公子不在了,军市收购的价格一下子就跌回市价。
甚至于就算是这样,魏、吕两支鲁叶共济会还要花费许多心思应付主持军市的那个孔俭,拉拢他、讨好他,请他莫要打压价格。
卑躬屈膝!
卑躬屈膝啊!
当年赵氏二公子还在的时候,这个孔俭敢吭声么?!
“喂,那黄绍,怎么说?!”
远处,应山贼郭达的喊声,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