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争与夺(1/2)
有些话就是流言蜚语罢了,不能当做真的,更是没办法直接相信那些话。
咸阳里面的风声鹤唳,无非就是围绕着御史台是否要出现真的御史大夫,皇帝陛下是否真的对于之前朝臣们上奏疏的事情不满。
按照往常的情况,朝臣们用御史台来作为过度,直接递交给御史中丞,再是由御史中丞整理呈递到勤政殿,乃是最简单的方式。
可是今时,皇帝陛下为了群臣上奏疏弹劾项信担任太尉,因而怒不可遏,在咸阳里面对朝臣们大肆发泄。
可见皇帝陛下确实属意项信担任太尉,且项信出任太尉是必然的结果,不可能更改。
还有想到之前出现两位丞相的事情,百姓们便是知道这位皇帝陛下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物。
现在让直接从军方出来的项信出任太尉,没有半点缓和过渡,好像和帝国祖制当中的约定俗成于理不合。
但是皇帝陛下有意如此,打破那些约定俗成,他们这些作为臣子百姓的,又能说些什么。
而且这打破约定俗成并非就是坏事,总是能给某些朝臣继续向上走的机会。
之前让出自军方的项信出任太尉,没有半点过渡缓和的时间段。后面又是对李立青加太尉,升一等军侯。
有心人则是猜测皇帝陛下要大力发展军方势力,恐怕是要应对西方诸国的入侵。
对于这点,有些人则是不置可否。
不管怎么说,西方诸国都是帝国最直面的危险,不过十几年前那场大战结束之后,西方诸国元气大伤,想必短时间之内没有再战的野心和能力。
当然对于这点事情,没有具体的答案那就是没有办法给出结果,消息灵通的自然知晓南周的情况。
这道猜测或许没有假的地方,西方诸国近些年确实在南周边境大量屯兵,很显然亡我之心不死。
不过关注这些的都是军方势力,或者普普通通的平头老百姓,那些在朝堂上面的朝臣,则是揣度着皇帝陛下的用意。
帝国三公,经年不见得太尉都是出现,那几年前罢免的御史大夫是否可能出现。
御史台这些年来确实有些积弱,没有往日的威武霸道,再不配和三公当中的丞相府并列。
之前大朝会,皇帝陛下说那些话的意思,倒是看着不像虚言,好似真的对整治御史台有想法。
但是聪明得人都看得出来,御史台的根本不在于朝臣百姓,也不在于御史台之内的御史们。
而是这样庞然大物般的朝廷官署,却是没有主持的人物,没办法在朝堂维持御史台该有的尊严和威仪,方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手机端 一秒記住『→\etv.c\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以皇帝陛下的智慧,不可能想不到这点,仍旧是执意谁出那些话,可见皇帝陛下是真的决心。
再是加上对项信出任太尉的坚决,让朝臣们看见,皇帝陛下一旦决定某事,那自然能够完成。
诚如御史台出现御史大夫一般,联想到这些,霎时间,往御史台塞人的情况剧增。
若是没有合适的人塞入御史台,则是直接拉拢御史台当中的御史为自己所用。
如左侍御史是现在最受欢迎的,不少宴席都是有着他的出席,一时间风头无二。
至于才被提拔御史中丞的晏轲,虽然没有左侍御史那般受欢迎,却也是出席过几次宴请。
不过都是些聪明人,有些话自然不能明说,没谁提及,却是都明白酒里面的意思。
晏轲冥思苦想几天,再是结合咸阳里面那些流言蜚语,终是明白皇帝陛下的意思。
自从他明白之后,便是再没有出席过任何场合,反而把自己关在家中称病不出。
对于这点,有心邀请的要么骂几句不识抬举,要么则是以为晏轲已经被别人拿下。
之前邀请晏轲的人则是没有反应过来,来来去去倒是有三四家,那到底是哪家?
他们不敢直接去问,以免打草惊蛇,没捞着晏轲不说,反而群起而攻之,或者直接罢黜晏轲,得不偿失。
没有固定的答案,心里总是惴惴不安,却又最是安稳。
咸阳里面争抢御史台火热无比,得到好处的官员则是志得意满,得不到好处的官员愁容满面。v手机端/
对于朝臣来说,御史台的作用无比恐怖,或者说拥有御史大夫的御史台无比恐怖。
御史台之内,有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监察百官,同时负责向皇帝陛下谏言,可以说是整座朝堂威仪可以明面上不理会皇帝陛下脸色的官署。
而御史台中,又有左右侍御史,御史中丞,监御史等等官员,基本和百官官场联系在一起。
其中利益纠葛千千万,若是能在御史台之内有内应,那对于百官朝臣而言,将会获得无比顺畅的消息来源,更能趋利避害。
因而看见御史台有着重振雄风的可能性,不少朝臣都是直接红了眼,彼此之前冲撞起来。
连是其中有几位九卿都是暗中出手,打算在三公官署御史台里面安插下他们的人手。
三公官署,丞相府历来久远,两位丞相坐镇,谁胆敢往丞相府里面伸手,立刻斩断。
太尉府经年不见,现在要出现,按照道理来说,应该很多人插手。
可太尉府乃是军方势力,何况现在项信以军部尚书兼任太尉,自然不可能重启太尉府,肯定直接选择军部官署办公。
军部虽然不强,之前在柳如逝经营之下,倒是如同铁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