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战况堪忧(1/2)
朱慈烺突然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老子崇祯已经开始不在称孤道寡了,那么以后这天下能称朕的只有他朱慈烺了。
不,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就只有朱慈烺自己称朕了,这就很开心。
想必崇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知道谁提醒的,或者他自己领悟的,这种悟性就很好。
今年周太后没有跟着崇祯一起出去玩,崇祯也可能觉得无趣了,或者是这几年确实跑的累了,表示明年不再出去玩了,在家歇息一年。
朱慈烺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正好明年忙起来,孩子们那边缺少照看,让崇祯夫妻帮忙带孩子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大明高贵如太后和太上皇,也逃不过带孩子的命运,这个就很有意思。
崇祯回来了,也意味着新年将近,内阁失去了对军费的辖制,不过朱慈烺并没有动内阁的预算。
对付区区奥斯曼而已,大明还不至于以倾国之力,日子该过还得过不是。
军部那边明年的预算几乎已经不设上限,前提是他们要想出需要用的地方,不能张嘴乱要。
对此朱姬润只能默默的承受着。
随着新年的临近,沙俄那边的反击也开始了,预计一直到明年的一月份,奥斯曼都只能处于守势。
奥斯曼帝国那边,因为上层的犹豫导致前线士卒进退失据,最终错过了最佳的撤退时机。
各部队不得不就地驻扎越冬,离海岸近的还能依托冰封之前的海运获得补给。
而那些深入沙俄领土的军队,则只能彻底抓瞎。
刚刚进入十二月份,奥斯曼最前线的那些军队已经相继被截断了所有跟外界的联系,被分割包围。
按照军部的估计,不出半个月,甚至一场暴风雪之后,这一批奥斯曼帝国的士卒就会崩溃投降或者被歼灭。
到大明新年年底的时候,沙俄就能推进到黑海岸边,就看奥斯曼人海边的那些堡垒能不能拖住沙俄的脚步了。
如果这些堡垒丢失,那么沙俄可能有能力把战线从新推进到多瑙河沿岸。而且奥斯曼会损失三分之二的精锐军队,足以伤筋动骨。
要是奥斯曼帝国那边守住了这些堡垒,那么奥斯曼帝国损失的只是前线的四分之一左右的军队,虽然吃亏,但还有再战之力。
大明在入冬之前紧急支援了奥斯曼人一批冬装,此时就有一半堆在这些黑海边的堡垒里。
至于另一半,不好意思,被奥斯曼各级军官和官员漂没了,出现在奥斯曼各地的市场里。
这还是因为打仗的时候,这些军官和官员收敛了,还能有一半送到前线。
本来算上最前线的,这些士卒只能有一半人有棉衣穿。
但是现在显然前线的那些士卒用不到了,那么这些士卒应该能达到八成的棉衣拥有率。如果这些人再提前准备了冬衣,那么这些堡垒守过冬天完全没有问题。
为了增加奥斯曼帝国的守城能力,大明还特意出售了一批仿制的奥斯曼式火炮。
这些火炮就是大明根据奥斯曼帝国现役火炮的样式仿制的,简直是一模一样。
之所以这样搞,也是怕万一用大明自己的火炮支援被沙俄缴获了大家尴尬,同时大明自己的火炮太先进了,不适合送人,搞不好敌人就用这些炮把炮弹砸到大明士卒的头上。
包括出售给沙俄的武器,也都是仿制的欧式甚至沙俄制式武器,军装等后勤物资也都是专门生产。
这一批支援也是再平衡计划的一部分,控制战争节奏,让整个战争按照有利于大明的方向发展。
至于沙俄那边从入秋之后大明就明显的减少了支援,理由是天气转冷运输困难,还有就是生产线调试检修,等等,反正要找理由是一大堆。
按照形式来看,奥斯曼帝国那边的士卒能守住的概率有五成。
之所以这么低,完全是因为士气,奥斯曼帝国那边也是克扣军饷,克扣粮食,士卒并没有多强的作战意志。
最强的那一批现在在一线被包围了,守在堡垒的这一批就是奥斯曼帝国的二线部队,虽然也能打仗,但士气要差的多了。
大明的军事观察员提早就建议奥斯曼帝国把人撤回来等冬天过后在进攻,沙俄的冬天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难熬。
可惜奥斯曼帝国被这一年来从多瑙河到猛进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根本没有听大明的建议。
对此大明只能爱莫能助了,毕竟大明的军事观察员只是建议,并不参与他们的指挥作战。
其实要论跟沙俄作战,大明可是真正的老手,双方交手已经十年有多,虽然后期没有了大规模的作战。
不过大明对于在极寒地区作战和如何对付极寒地区的敌人的研究可是从来没有停止。
为了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大明现在恨不得自己亲自下场了,拼命的提醒奥斯曼帝国那边这些据点守住的重要意义。
可惜对方并没有大明那么悲观,他们甚至还期待着那些被包围的部队突破包围圈,然后给对方一个里应外合的打击呢!
为此他们甚至有人建议那边的部队继续北上,给对方来个反包围!
这种套娃战,让朱慈烺不得不想起二战的时候那一圈一圈的包围圈。
果然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大家都在相互抄袭。
按照军部的分析,如果奥斯曼帝国走错了棋,那么这一次的战略失误足以让奥斯曼帝国丢掉整个黑海北部的控制权,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