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使出昌邑(1/2)
却说濮阳政性命堪忧,自知难逃。
正自无法之时,一人突然从身边草丛内跳了出来。此人年少,却身着自己军中服装。但见濮阳政,便急切而呼道:“恰逢三岔路口,王爷可挂盔于西路树梢之。之后弃马放逐西面而行,自己与我隐遁草丛之内。但以西向疾驰而去的战马吸引敌将,或可脱此大难。”
闻听兵卒之言,濮阳政也不及多想。当即按照他的意思,将自己的盔头挂在西路的树梢,之后下马令战马独往西路而去。兵卒见事成,一把将他拉进古道旁的草丛里隐遁。
二人方自伏下,不久之后岑吞便自杀到了。
濮阳政紧捂口鼻,不敢发出半点儿的声响。但见岑吞徘徊少时,很快发现了自己挂在西路树梢的盔头。举目远观,又见战马一路向西奔走。或许因为离得远,故而看不清马到底有没有人。岑吞但朝西面一声怒吼,当即便沿着西路战马疾驰之处追了下去。
待岑吞行的远了,濮阳政这才长长的松了口气。
但见身边军卒,急忙拱手拜谢。军卒看似年少,却有大智慧。一把拉起濮阳政,言道:“王爷,此地不是谈话的所在。如今敌军便往西路而走,我二人且往南面的岔路而行。以此规避其祸,待到了城邑,自可整顿军马再战报仇不迟。”
濮阳政从其言,于是便跟着兵卒一路乔装成了难民的模样就此南下。以此绕路回了南邵城,这才方脱大难。
濮阳政既脱大难,便一面整顿军马的同时,另一面加封此番救了自己性命的年轻士兵。濮阳政问他姓名,才知此人名唤傅珣。濮阳政感念傅珣此番对于自己的救命大恩,故而由此赏他千金,并且将他从此留在自己的身边。
性命虽然得到了保全,但濮阳政的大军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砚山盗贼虽然没有抓到自己,但以目前自己处在的劣势和兵力,他们借机会进攻南邵无疑势在必行。濮阳政因此心中忧虑,而傅珣也因此再度谏。
“此番危急之时,王爷何不遣使下书请昌邑王前来相助?”
濮阳政道:“前番我二人方为南邵土地划分之事闹得兵戈向相,此番彼闻我有难,只怕不肯相救。”
傅珣摇头,言道:“非也。一者,三王同气连枝、互为盟友。今一方有难,理当援助;二者,昌邑王距离王爷最近。更兼南邵之地他也有份,若王爷有失,砚山群盗便可由此西进。似若如此,对他也有威胁。”
濮阳政叹道:“话虽如此,只恐那裴寅婴重利,不会来救。倘若趁我之危,反借援救之由前来相攻,孤却又当如何?”
傅珣道:“似若如此,王爷可以利诱之。他不是一心就想得到南邵全土吗?既然是这样的话,不若王爷就在信中言明要将南邵剩下的土地全都让给了他去。裴寅婴闻讯,必然倾兵前来。届时土地是他的了,他也会和砚山群盗死命一战。我军得以喘息,亦可便回寿阴重新组建军马。待到他双方精疲力竭之时,再行从旁取利岂不更好吗?届时莫说收回了南邵失地,只怕连同砚山也一并纳入我国版图。此反客为主之计,王爷何必见疑?”
濮阳政顿悟,便依傅珣之言行事。立即遣使下书,直发昌邑而去。
却说裴寅婴次参与三王相会,离去后心中便是不悦。然而泰郃毕竟所言有理,更兼论及自己目下的实力的确不能同时抗逆二王合攻。故而迫于形势,只得暂向泰郃选择了妥协。
虽然致歉,但裴寅婴心中也已萌生怨毒。忽得探马来报,言濮阳政率领大军直取砚山。裴寅婴心中一动,便有趁机偷渡袭取南邵之意。奈何心中畏惧泰郃又出来从中作梗,故而迟疑不决。
没想到短短数日,探马又来回报,言濮阳政大军竟败于砚山盗匪前部之手。
裴寅婴大喜之余,尚未来得及作出决策。忽又有军卒来报,言寿阴王发来信使,此番来向王爷求援来了。
裴寅婴大笑,本欲不见。但碍于三王联盟之义,故而便在内廷会见使者。
濮阳政派遣来的使者,非是旁人,正是此番献计请求裴寅婴相助的傅珣。裴寅婴并不认得傅珣,毕竟傅珣只是一介兵卒出身。但闻傅珣之名,心中甚为轻视。机遇之相见,便自发问傅珣所来为何。
傅珣道:“不瞒王爷,特来奉南邵全土。”
闻听傅珣之言,裴寅婴心中立即惊诧。心中惊喜之余,也不禁顿生疑惑。
“前番孤王也曾遣使讨要,不知寿阴王因何不给。如今反来主动相送,莫非其中有诈?”
傅珣道:“前番夏朝旨意如是,吾王自当不尊。三王既已独立,何受夏王制约?便是妥协,大王只恐感念夏朝并非感念吾王。今主动相送,是念三王同盟之义,与夏朝无关矣。”
裴寅婴闻言大笑,言道:“孤王虽在昌邑,也闻前线诸事。听闻寿阴王引兵攻取砚山,却反为砚山群盗所破。此番说是以南邵列土相赠,其实却为求援。此等计谋,焉能瞒我?”
傅珣道:“大王之意,不能说是不对,亦不可说是全对。吾王虽遭败绩,但国力根基犹在。群盗虽胜,不过吾王轻敌之过。今虽蒙难,心中却挂念我三国同盟之义。故而兵出砚山,名为扫除肘腋之患,实则有意拓充己之疆土。砚山若下,南邵之兵便有栖身之地。届时奉还南邵全土,亦当势在必行。今大王出兵相助,以此化解南邵之危。吾王绕后打砚山,大王则可获南邵。此双方互利之事,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