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麻烦(一)(1/2)
一个月后,“卫岗日报”登载了一页广告,称“恒兴便利坊”,将在三月初一开业,凭此广告,当日购买物品一律九折。
整个乡里的百姓们纷纷打听,何为“恒兴便利坊”,又在何处呢?
很快有知情人说:“那些在施工的铺面就是。”
百姓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大小不一,正在进行施工的店铺,就是所谓的“恒兴便利坊”,可里面卖些什么东西呢?一时间倒也没人能够说清楚,好在也没有多少日子了,谜底即将揭晓。
冯宝现在又清闲起来了,“新商税”逐渐步入正轨,随着一些商户的离开,最后留下都是缴纳的商贾以及各大世家,倒不是说这些人有多么高风亮节,而是没有必要,增加的那一部分,对他们的影响不是非常大,更谈不上伤筋动骨,所以也就“认”了。对于小商户,不愿意留下的也只有离开了,待日后他们觉得有利可图的时候,自会重新回来。
没有了征税的烦恼,冯宝继续开启他的悠闲生活,至于谢岩操心的“大作坊区”等建设方面的事情,他除了偶尔问几句,一般都不管,他相信随着时间推移,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谢岩那是真的忙,建设那摊子事,其实倒不用操心,有常远、韩跃坐镇,出不了什么差错,反而是学堂和工匠培训两处,让他操碎了心。
刘愣子终于从军中退了下来,奉命在学堂担任“督训保安官”,此职位有两大职责,除了负责学堂的安保之外,对学生进行日常操练,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份内之事。然而,刘愣子操练军卒是一把好手,可是面对年龄层次不一的学生们,他就有些不知所措了,只能求教于谢岩。
实在没有办法,谢岩只能告诉刘愣子:“可以参照操练军卒的方法,但是需要降低强度,且年纪越小,强度也得越小,重要的是纪律。至于降低多少,唯有慢慢摸索。”
无奈之下,刘愣子只好自己去慢慢尝试,好在这不是军令,也没有时间期限。
更大的麻烦出在培训工匠之上,“大作坊区”先期需要近一千人,而“大作坊”得以顺利运行的先决条件就是有一批训练有素,懂得纪律的人。
招募一千人不难,可培训他们那就难了,用军中的法子不大现实,可其它办法张猛又不会,再加上一个和他同样只懂蛮干的匡胜,弄得培训营地那是怨声载道,若不是看在有工钱拿的份上,搞不好都要跑掉一大半儿人了,即便如此,等谢岩知道的时候,已经跑了一百多人。
没办法,谢岩只好把此事交给常远,让他派人组织,而张猛,除了技术方面的事,其他事就不用管了。
至于那个匡胜,谢岩已经核实过了他的身份,确实出身军中,且人品也很不错,只是冯宝不知道为什么不太喜欢他,一直将其放在“冶铁作坊”,几乎从不过问。除了勇武之外,别无一技之长的匡胜,事实上成了一个“闲人”,或者说是多余的人。
谢岩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将匡胜弄到自己身边,担任“勤务兵”。
匡胜可不知道“勤务兵”是什么,但是他从谢岩亲兵们的羡慕语气里隐约听出,这似乎是一份极有“前途”的差事。不管怎么说,有具体的事情可干,总好过在作坊里游手好闲。
谢岩如何处理各项事务,冯宝不是很关心,除了去“便利坊”看一看,动动嘴皮告诉黄守义怎样做更好之外,他大多时候都是在“茶楼”和自家府邸里渡过。
茶楼里,“说三国”已经结束了,现在说的是冯宝提供构思,说书人自己创作的大唐版“三侠五义”,除了将时代背景换了一下外,内容大体也是杜撰出来的,但是这一类带有破案和侠客的内容,天生就容易受到百姓的欢迎,所以,茶楼依旧每日高朋满座。
今日是“三月初一”,许多百姓都去了“恒兴便利坊”去了,对于那人头攒动,排队购物的情况,冯宝不用看也想象的出来,好在提前安排了人手维持秩序,料想也出不了什么意外,便安心的坐在茶楼包间里,继续喝茶听书……
“校尉没去‘便利坊’?”许恢刚走进茶楼,就听说冯宝来了,于是过来说话。
冯宝一面招呼他坐下,一面说道:“那份热闹我就不去凑了,不如来此清净一下。”
许恢道:“校尉所言极是,许某适才路过,连续看到两家‘便利坊’都是人满为患,黄掌柜这次可是大手笔啊。”
冯宝道:“来这就别说什么公事了,一会等苏永兴、许先生他们过来,大家喝喝茶、聊聊天,岂非很好,烦恼的政务还是留给警官去做吧。”
“县子也真是,从没有见他有空闲的时候。”
听着许恢似乎有感而发的言语,冯宝笑了笑,接着道:“你不懂,世上有些人,天生忙碌命,警官他啊,我看得忙一辈子。”
“怎么可能?”许恢不大相信的道:“县子日后位列朝堂实属必然,乡里繁忙事务,自会由他人接手。”
冯宝轻轻摇了摇头,以一种似乎是自言自语的语气说道:“他要做的事,谁也替代不了。”
许恢理解不了冯宝所说的话中意思,只能将话题转到其他地方……
谢岩也不是太关心“便利坊”的事,在他看来,那种先进的销售模式在乡里获得成功实属必然,因此,他命人将韩跃请到“公事房”里,询问道路以及“水泥”和“冶铁”两大作坊的建设进度。
韩跃禀报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