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3章 白糖代理权(1/2)
人类还处于原始社会时,就发现甜甜的蜂蜜是补充能量最好的食物。
在那个茹毛饮血的艰苦条件下,原始人获得每一卡的热量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甜食是提供热量的最佳载体,所以这份记忆一直存于人的潜意识中,带有甜味的食物就成了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糖就特别受古人的喜欢。
由于糖太珍贵了,古人就开始学习各种制糖的工艺。
向埃及学过,也向波斯学过。
到了李二这个时期,就派王玄策到印度学习制糖的方法。
当然他不仅“一人灭一国”,更重要的是把蔗糖的方法带回唐朝,从此中国的制糖工艺水平大大提高了。
到了明朝时候,发明了制造白糖的工艺,造出的白糖和后世完全一样了,后来这个技术传到了欧洲。
当制糖技术传入以后,就彻底地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白糖就成了最紧俏时尚的商品,但是欧洲又不产甘蔗怎么办?
于是一场“罪恶的甜蜜事业”开始了,一场长达年的重新构建世界商业秩序的序幕拉开。
东印度公司从世纪中叶,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甘蔗。
奴隶贩子把非洲黑人抢到手,再经过海运,前往加勒比海,卖给北美的种植园主。
然后再把白糖倒回欧洲,在欧洲高价卖了白糖,买枪支再卖到非洲,并换取奴隶。
这就是白糖背后的罪恶历史。
白糖这门生意操作好了,绝对能够影响大唐的发展。
两天后,第一批白糖终于上市了。。
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等人家的所有的店铺都开始出售白糖。
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不止是秦子川重视,李二陛下和冯智戴也十分的重视。
用白糖稳定岭南的想法能不能够实现,就看白糖是否能够卖得进紧俏。
这是一切计划是否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否则想法再美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飞骑的人跑来各家出售白糖的店铺前进行蹲点,随时把销售的数据报回去给李二陛下。
冯智戴也很紧张,白糖出售的第一天,他拉着秦子川,跑到长孙家的一家酒楼上,盯着对面的店铺。
事实证明,大唐的百姓对于甜蜜事物的追求是很热切的。
一天下来,第一批生产的一万斤白糖就消耗一空。
权贵们数斤,数十斤的购买,普通百姓则是一斤半斤的买,积少成多,也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啊。
所有人都安心了,李二收到飞骑的奏报,哈哈大笑,多喝了几杯。
冯智戴马上写了一封信,用朝廷的信使,给冯盎送去。
来年,岭南的百姓生活一定会更加的美好。
秦子川也安心了,虽然早已知道白糖的历史,但是只有当白糖的销量出来之后,才能证明计划的可行性。
当然,能够取得这个销量,可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秦子川派人在长安宣传神奇的白糖,让百姓都很期待这个神奇的东西。
大唐的百姓都是淳朴的,秦子川的广告大法很快就把他们给俘虏了,所以才有了如此火爆的销量。
接下来,因为百姓口口相传,白糖的生意更加的火爆了。
生产都差点跟不上,从冯智戴手里购买的十万斤灰糖很快就消耗一空,秦子川开始把长安市面之上的灰糖全部一扫而空。
长安百姓的消费能力超出了秦子川的想象,十万斤灰糖制成的白糖也有九万斤,损失的那一万斤是杂质。
可是这九万斤白糖只用五天就销售一空,大唐的百姓喜欢买些白糖当做年货,做粽子蘸着吃,喝茶水也放点进去。
秦子川为了销售白糖,更是把一些食谱糖水点心之类的吃食公布出来。
现在长安已经出现了不少的甜食店铺了,早上喝一碗甜豆腐脑加油条,生活岂不是美滋滋。
购买白糖的大头是西域的胡商,他们赶着大群的牛羊来,就为了换取白糖。
那些胡商的手笔很大,有多少都能吃下,可以预见,这些白糖会通过西域的丝绸之路运往大食甚至是欧洲,会在当地成为奢侈品,就如同大唐的丝绸一般。
大食来的商人挥舞着北唐银行的银票,说着蹩脚的唐话,“我全都要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北唐银行的口碑已经打起来了,其便利性尤其受到商人的喜爱。
科举明算科中举的士子在北唐银行几乎疯狂的扩张之下,也显得不够用了。
于是秦子川又从中科院里抽了两百人前去支援。
这些人多是些家境普通的士子,家境富裕的士子是不愿意去做这些活的。
现在整个关中的县城都能保证有一家北唐银行了,于是扩张的方向开始向山东,江南扩张,不过由于人手,以及受实力限制,只能保证州城,不能像关中一般深入到县城。
白糖如此紧俏,不但是胡商看到了商机,大唐的权贵豪商们也看到了。
最近这段时间,北唐王府的门槛都被踏坏了,来往的权贵络绎不绝。
那些想“全部都要了”的胡商,自然是被大唐的权贵打了一顿,让他们冷静冷静。
胡商报了官也不管用。
大唐可不像后世,整个国家的百姓都是很有傲气和风骨,对于外族都是不屑一顾的,连乞丐都不会接受外族的施舍。
这是最好的时代,让秦子川不胜欢喜。
白糖的紧俏对秦子川而言是好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