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李斯评六国 (下)(2/2)
,一直到直面大秦。李斯的总结是“齐国,曾经与大秦并列的东帝,早已经不值一提。”
王霄笑容愈盛“继续说。”
李斯的情绪也被点燃了,兴奋的来到燕国旗帜下“乐毅之后,燕国再无能臣良将。昭王之后,再无雄君明主。国土贫瘠,人丁稀少。召公八百年基业,快要守不住了。”
听着李斯的这番话,王霄的心思就飘到了一个自己看过的网络论坛上。
那上面上有个帖子说,在战国时代被各国吊打的燕国,发狠向北向东拓土数千里,打的各处蛮族狼奔鼠窜。
后世吊打中原的辽东武力,在这个时代被燕国打的钻山沟,宁愿冻死饿死也不敢出来。
每当想起这些,王霄就想告知靖康时候的宋人,崇祯时候的明人。你们祖上也曾经阔过,怕个鸡毛啊。
召公是姬发的弟弟,曾经参加过牧野之战,就是打垮了纣王帝辛的那一战。
之后被封在了蓟地,就是燕国的始祖。
可以说,周朝有多久的历史,燕国就有多久的历史。
只是,历史感厚重在这个时候没啥用处。
几百个小国都被兼并之后,剩下的这些大国,基本上哪个实力都要比燕国更强。否则的话,燕国也不至于要去开拓苦寒的塞外。
繁华的中原,他难道不香吗?
“李斯啊。”王霄招呼着李斯“你这话不太对。”
李斯恭敬行礼“请大王示下。”
“燕国虽然人才凋零,可乡野之间还有大才。君主昏庸无能,可太子丹却是一代人杰。不可小视。”
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好好使用的话,能够发挥的功效远超想象。
当然了,这个时代里除了王霄之外没人会知道究竟该怎么去做。
李斯是真不觉得燕国还有什么大才。太子丹的话,他倒是知道秦王在邯郸城为人质的时候,太子丹也在邯郸城做人质。听说两人关系还不错。
“是,大王说的对。太子丹的确是个人物。”
王霄又发现了李斯一个优点,那就是识时务。没有在这种时候梗着脖子硬顶,非得让自己的意见占据主导地位。
这才是真正的会做人,会处事。
这种人但凡有些本事,想不出人头地都难。
王霄指着赵国的旗帜,直接在一旁的台子上坐下“说说最后一个吧。”
李斯行礼,起身,转身看向旗帜“赵国,赵人武勇,名将辈出。天下诸国,唯有赵国有希望与大秦争夺霸业。只是,长平一战之后,赵国被大秦打断了脊梁骨,再无争雄之力。”
他这话说的很对,因为赵国也是后起之秀。
三家分晋的时候,魏国韩国都曾经跳过,而当时的赵国却是个弟弟。
一直等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武立国,这才开始急速发展起来。
实际上整个战国时期,可以分成前中后三个不同的时期。
战国前期,魏国称雄。
魏武卒称霸天下,吴起横扫八方。
战国中期,那是秦齐并列。
秦国商鞅变法,国力大增。齐国把身边都给打了一遍。
而战国后期,那就是秦赵争霸。
秦国实力强,赵国武力高。
王霄点头,表示对李斯的赞许“你说的不错,长平之战后,天下间再无谁能阻挡大秦夺取天下。”
长平之战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在于,唯一一个能够阻挡大秦,能够将战国乱世继续延续下去的强国,彻底失去了战斗力。
一个只有三五百万人口的国家,一战失去了四十五万之多的青壮男人。
赵国没在战后直接亡国,那是因为其他各国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拼死前来救援。
打仗当时之后不肯卖的粮食,也开始不要钱似的援助过来。
各国的心愿就是让两边打个两败俱伤。实际上的结果也差不多。
秦国损失数十万,多年积累也是消耗殆尽。生生给各国续命十几二十年。
起身甩着长长的衣袖,王霄看着李斯“你是有真本事的。以后就做本王的中郎,食禄六百石。为近臣,掌机密事。”
李斯留着眼泪行大礼“谢大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