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屋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梦回大明春》

笔趣阁书屋(00kshu.cc)

首页 >> 梦回大明春 () >> 第244章 242【微斯人,吾谁与归?】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cc/197727/

第244章 242【微斯人,吾谁与归?】(1/2)

不早不晚,竣工当天,今年的第一场春雨就来临了。

雨下得并不大,淅淅沥沥,刚好打湿人们的衣服而已。

临清军民冒雨前来观看,只听王渊一声令下,河工就扒开临时拦水坝的口子,又堵塞南岸的分流渠道,干枯的施工河段渐渐水位上涨。

不到半个时辰,河水已经漫过滚水坝,流向下游带闸口的旧有水坝。

当水位蓄积到一定高度,管闸主事喊道:“开闸!”

卫河与南河立即接通,早已清淤完毕的运河,一艘艘船只向北行驶,完成今年的第一次通航。

漕运参将梁玺非常高兴,说道:“有一道滚水坝挡着,开闸通航时,船只运行确实更平稳,而且也能多放几次闸。”

李充嗣抱拳对王渊说:“恭喜王学士,今次立下大功。除非遇到黄河泛滥,或者百年不遇之洪水,否则临清河段将永不断航!”

但凡对治河有所了解的官员,也纷纷赞叹道贺。

等多来几场春雨,水量足够之后,就不用开闸关闸那么麻烦。每年也就暮春和寒冬时节,需要通过几道闸口控制水位,平时都可以自由运行。

而在涨水时节,还可以开启北岸闸口,将多余的卫河之水,通过河渠引入水库中泄洪。水库储水之后,若遇到干旱天气,则开闸将所蓄之水放回河道,以此为下游的漕河供应闸水。

王渊总共修筑了一道滚水坝,一个水库,三道闸门,一条河渠。另有一道拦水坝和一条引水渠,属于方便施工的临时设施,竣工之后拆掉回填即可。

作用如下:防洪、防沙、防旱、续航。

不仅能够保持漕运畅通,还能惠及沿岸百姓。

遇到普通洪灾,百姓的房屋和良田不再受到威胁。若遇到旱灾,百姓也可以到卫河、水库中取水,只有水位下降到警戒线,官方才会禁止百姓取水饮用和灌溉。

两岸的柳树已经栽种下去,王渊对当地官员说:“好生将柳树养大,不许任何人来攀折!”

“谨遵王学士之令!”官员们齐声答道。

这些官员,对王渊又敬又畏。私底下腹诽的不少,都是抱怨王渊不漏些油水出来,但公开场合谁都要竖起大拇指。

特别是吏员们,世世代代在此居住,今后将享受无尽的便利。

王渊将数万劳工聚集起来,以地域为单位分成多个团体。然后给他们发放路费、干粮和种子,互相扶持着回老家春耕,人多势众也不怕被人抢劫和欺负。

“你们再休息一晚,明日便启程吧。”王渊传令下去。

正在领取物资的灾民们,突然有人跪地叩拜。就像是具有传染性,一个接一个跪下,他们也不说话,只朝着王渊的方向不停磕头。

王渊平时给的伙食虽然不好,但比赈灾稀粥要好上百倍,而且足够让他们吃饱。不仅如此,冬季天气寒冷,王渊害怕因伤病而耽误工期,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两套棉衣、两双棉鞋。现在即将返乡,又给他们发路费、干粮和种子。

青天大老爷啊!

说一句再生父母也不为过。

数万人自发跪拜,黑压压的一大片,这场面把所有官民都惊呆了。

李充嗣叹息一声,感慨道:“做官做到这种地步,还有什么可说的?”

知州马纶凑趣道:“临清百姓,当为王学士送上万民伞!”

王渊瞪了他一眼,告诫道:“不要劳民伤财,也不要做虚头巴脑的事情,我缺你一把万民伞吗?”

马纶热脸贴到冷屁股,尴尬道:“王学士当入乡贤祠。”

王渊懒得再说。

马纶却高兴起来,已经自己的马屁拍准了。

王渊带来的那些弟子,此刻一个个昂首挺胸。从测绘到施工,他们全程参与其中,如今被数万灾民一跪,弟子们浑身热血上涌,内心的成就感已经爆棚。

心学狂信徒们也被震撼到了,特别是跟王渊辩论的蔡宗兖,带着其他弟子一起过来作揖:“王学士造福百姓之言,吾等已经亲眼目睹,今后当向物理学派看齐。我等心学弟子,牢记知行合一,必躬行利国利民之举!”

突然,围观百姓当中,奔出六个临清士子,齐刷刷跪在王渊面前:“我等仰慕先生德行,愿拜入先生门墙,以物理之道匡扶天下、造福万民!”

“起来吧。”王渊没有拒绝。

六位士子立即起身,排在刑泰旁边,恭恭敬敬站于王渊身后。

又逗留数日,王渊将后续事宜了结,才与众人一起结伴返京。王阳明也要去京城报道,毕竟他是王渊请来的副手,确实接管了半个月工地,可以lùn_gōng行赏的。

知州马纶还在拍马屁,召集众多官吏和士绅,礼送王渊离开临清。

许多人是真心诚意来送别,一方面尊敬王渊的清廉和功绩,一方面也是希望这杀坯早点滚蛋,多留一日都让人提心吊胆!

看到王渊登船,无数官吏豪强都在抹眼泪——王学士终于走了啊,今后大家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这一幕,在临清州乡贤祠的记载,却是:“正德九年,正月癸巳。王学士功成返京,万民景从,争相送别。思公之恩德,敬公之品行,军民无不掩涕,两岸跪伏遍地,沿途哭声震霄,恨青天不得长留!”

也不算通篇鬼话,确实有不少百姓,自发前来河边送别。

以前搞这种工程,沿岸百姓要么出钱,要么出人,甚至又出钱又出人。便是没有靠近卫河的百姓,只要户籍在境内,

状态提示: 第244章 242【微斯人,吾谁与归?】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