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巡视地方(1/3)
中平四年五月,青州。
齐国巨淀湖附近广饶县,绿油油的稻谷一望无际,风吹稻花,香味扑鼻。
陈暮在氏仪等人陪同下,带着学生巡视稻田,体察民情。
当他走过的时候,每一个在田里干活的农夫都停下了手,向他弯腰鞠躬。
戴着帽子的人脱帽敬礼,少年敬畏又带着一丝羡慕,少女们眉目含羞,眼眸中透露着丝丝情意。
每当陈暮从县城里出来的时候,不说万人空巷,至少每一个已经嫁作人妇的女子都咬碎银牙,暗恨跺脚。每一个未嫁的女子都暗送秋波,眉目传情。
若不是出行的时候皆有护卫保护,恐怕投在他身上的香囊、鲜花,以及拥挤过来的人群,要将他淹没在海洋里。
不得不说,今年已经20岁,正式及冠的陈暮外貌已经彻底定型,身高约有一米七八,体态修长,皮肤洁白,五官精致到足以让任何一个女人嫉妒。
特别是那一双狐眼,含笑看人的时候,即便是男人也顶不住,以至于广饶城甚至有喜好男风的豪强公子朝思暮想,积忧而死。
青州第一美男的名号,也慢慢传播开来。无数豪强的女儿闻风而动,提亲的人踏破门槛。
“这占城稻颗粒饱满,穗大谷实,确实比我们的水稻要强很多。”
氏仪蹲在田埂上,摸着一串稻谷,满意地点点头。
“可惜水利跟不上,青州也时而大旱,只能在湖边耕种,不能推广。”
陈暮心道宋朝靠占城稻,以半壁江山能养活上亿百姓可不就是因为占城稻产量高吗?
别说什么时隔千年,汉朝的占城稻不一定有那么高产量。
在没有生物学知识的古代,没有人为干预,靠植物野生杂交改变整个族群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加不可能基因突变。
所以宋朝的占城稻和汉朝的占城稻,一定是没有什么区别,除非天降猛男,诞生出一个叫孟德尔或者袁神农的人,否则没有人为推广,偶尔诞生一颗野生高产种也没法传播开。
“师君,如果天有旱灾,我们该怎么办呢?”
已经11岁的陈群像个小大人似的,跟在陈暮身后,作为大班的班长,陈群远比年纪比他大一岁的崔林更活泼,求学好问,每天都有无数个问题。
陈暮笑道:“天有旱灾,就得兴修水利。平日农闲之时,招呼百姓通渠挖湖,蓄水备旱,还得多建水井,存储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哦。”
诸多学生若有所思。
这些办法可不是陈暮创的,自古以来的能臣干吏应付旱灾的时候,基本也就这几个方式。
带着学生们下乡,就是来教他们这样的治世之道。
亲自到民间体验生活,以后还得上战场带他们行军打仗,多积累实干经验,不能学马谡眼高手低,兵法谋略说得一套一套的,实战起来就拉垮。
在这一点上还是刘备看人眼光准,诸葛亮重用马谡,刘备却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可见刘备确实是知人善用的典范。
“那若是洪涝呢?”
陈群又问。
陈暮想了想道:“那就得多种树,多挖渠挖湖。”
“多种树?”
学生们面面相觑。
没听说过种树还能防洪涝灾害的。
“洪涝灾害最大的危害是水流到处奔涌,又裹挟着泥土,如此泥石流冲刷,不仅田地受损,房屋也要被淹没。而种树可以锁住泥土,泥土可以吸收水,不让洪水泛滥成灾。”
陈暮就趁着这个机会,将树木与水土流失简单地叙述了一遍。
汉朝的水土流失情况并不严重,根据《水经注》中记载,当时的黄土高原“杂木交荫,云垂烟接,翠柏烟峰,清泉灌顶”。
另外据现代考证,在秦汉时期的黄土高原,森林的覆盖率达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
那时的黄河里流的是清碧的河水,黄河也很少泛滥成灾。
一直要到宋朝人口暴涨,经济发达,树木开始大量被砍伐,情况才会变得十分严重,天灾**不断。
所以这个时候黄河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并不算多,都是大雨导致,最多的就是旱灾。
如果是普通的暴雨,可以不用去管。但如果是那种连续很多天的暴雨,使得河流涨水,确实需要防范洪涝,就得多建造蓄水的人工湖泊,多挖通人工渠,多种树锁住土地让土地吸收水分。
这也是陈暮现在在做的事情。
毕竟他想要推广占城稻,水利设施就不可避免地要大兴修建。趁着现在还有钱的时候,多修渠挖湖造路,百利而无一害也。
一者,民众农闲之时,官府出粮食,给少量工钱,让民众农闲时有饭吃,有钱赚,利于经济流通。
二者,水利设施可以防洪涝,防旱情,对抗天灾的时候很有好处。
三者,占城稻能够慢慢普及,增长粮食。
因此陈暮现在在整个青州大兴土木,招揽冀、徐、扬三地无家可归的流民,让他们开垦荒野,挖通水渠,建造人工湖泊。
陈暮从中平二年十一月来青州上任,到现在已经中平四年五月,一年半的时间,是青州人口增速最快的一年半。
不仅政局稳定,经济平稳增长,甚至连原本四处盗匪的北海东莱都已经海晏河清,少有匪患,可见他施政手段还是相当不错。
当然。
这也是目前青州土地兼并不严重,豪强被陈暮施展雷霆手段扼制,大量百姓拥有自己的田地可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