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逐粮天子(1/2)
郭俊楠眸光盯着舆图说道,“我现在来说,周起于西岐,那么镐京自然是国都喽!但周初营建成周,所取的原因是威压东上,这大周的陪都也给西周东迁以及后来建都提供了土壤,大秦一统之后定都自不必说,经营多年的关中和咸阳自然是不大可能变动。从经济和军事上全方位考虑,关中一方面四塞之固,一方面量其富,什居其六,这种绝对优势让汉高祖刘邦想不继承都难。”
“说到军事,围绕着关洛地区的,函谷关位于上阳城、潼关关中的东大门、虎牢关也就是汜水关,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徐文栋黝黑的双眸看着他们说道,
“嗯嗯!”大家齐齐点头,对于军事重地他们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那咱定都长安呗!”唐秉忠想也不想地说道,“有这些关隘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秉忠,长安咱还没打下来呢!”徐文栋提醒他道。
“早晚都是咱的。”唐秉忠炯炯有神的双眸看着他们说道。
“听我把话说完,你就不这么想了。”姚长生好笑地看着他说道。
“快说,快说。”唐秉忠看着他催促道。
“东汉之时迁都,原因是光武帝在洛阳登基,彼时关中尚不在手,收复长安之后,长安也是以都城对待,因此可以说周秦汉魏晋都是双中心的关洛都城。原因当然是优厚的天时及地利条件。”姚长生话锋一转道,“西晋一变,因为五胡乱华,一个城郭不可能同时作为几个国家的都城,东晋以东吴的建康建都。原因是建康在军事上和经济上确实可以做到统合兼顾三吴和淮南。”指挥棒,指指舆图上面的位置。
“除了东晋,汉赵,后赵,前后燕的都城多次变化,骤兴骤亡,除襄国外,大体也都是传统的都会城郭,且襄国也被后赵放弃。石虎将都城迁徙至邺城,至于其他出现的小国,就不说了,可以忽略不计。”顿了一下又道,“南北朝后,从洛阳迁徙到了邺城。主要是从军事上考虑的。”指着舆图道,“这天下局势再度一变,要到了隋唐时期了。隋朝定都关中,又把邺城和建康摧毁。建康随着南方兴起,又是一番景象,可是邺城却从此一蹶不振,甚至很少听说过了。经济向北移动到了冀州也就是燕赵大地。”
“由于几百年战乱,瘟疫,饥荒,此时的关洛已经不能再像秦汉魏晋那样全方位的压制天下了。”姚长生眸光清冷地看着他们说道。
“不会吧!那可是令人向往的长安和洛阳啊!盛世气象耶!”唐秉忠不敢置信地看着他说道。
“长生说的是真的。”郭俊楠精致的双眸看着他们说道,“洛阳周围都是山,没什么平原,自身不产粮食。关中平原已经无法供给足够的粮食给长安日常嚼用。”
“这个……”唐秉忠眼睛瞪的如铜铃一般。
“别那么惊讶,盛唐时期,关洛需要依靠漕运从江淮和冀州引导物资流入。”姚长生在舆图上指了指,“《新唐书?食货三》中说:江淮漕租米至东都输含嘉仓,以车或驮运至陕,之后走渭水抵长安。”努努嘴道,“这说明隋唐时期,关中和洛阳,对幽云和江淮的依赖程度很大。”
“以军事上来说,扼制住运输要道,就能将长安和洛阳困死。”郭俊楠直言不讳地说道,“所以安史之乱对唐朝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没有粮草啦!”唐秉忠倒抽一口冷气道。
“原因有很多,但可以这么说。”郭俊楠点点头道。
“而且不单单如此,这运输成本也十分的高昂。在黄河、洛水、涧水、上阳城、渭水这条道路上,如果走水路,”姚长生点点上阳城,“因为上阳城的险要,货物常常十去ba九。”扭过头看着他们说道,“有个词叫‘中流砥柱’说的就是上阳城三门砥柱山,舟船在此经常失事,而进了渭水,也因为水流不畅而难以通行。”顿了有一下又道,“唐汉在此修造广通渠进行漕运,但是因与黄河相通,受影响很大。必须要时常清淤泥,因此成本很高,如果不走水路,而走陆路呢?陆运‘才三百里,率两斛计佣钱千’一样是价格非常高,因此隋唐之时,一旦关中遇灾,皇帝就会率领大臣们到东都洛阳久住。因为长安粮食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庙堂中央及其各部衙门,这种情况叫做‘就食’”
“嗯嗯!神都洛阳嘛!”唐秉忠忙不迭地点头道。
“逐粮天子。”李道通开口道,“为何唐朝以后成为了废都?唐中宗一句逐粮天子,道出了真相。西安能成为国都,主要依赖于关中平原物产资源。西周秦汉时期,都城人口少,物产还可以维持。到了隋唐时期,关中平原不足以供给长安。关中平原地方狭小,人口稠密,很难供养大批的官僚贵族。”
“这么说,隋炀帝修大运河也是为了粮食问题。”唐秉忠乐呵呵地说道,这种感觉很神奇,“不是为了南下扬州玩儿吗?”
“这人的两片嘴,怎么说都行。白的说成黑的,活的说成死的。”姚长生不客气地说道,“人云亦云,大多数人不过是随波逐流。”
李道通诧异地看着姚长生,这位可真是啥都敢说,就差指着人家的鼻子骂:没脑子了。
“他爹隋文帝在位时就修渠,结果运粮问题没解决就遇上灾年,所被迫到洛阳去就食,成为了第一个逐粮天子。”林观邦看着他们认真地说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