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0六章 知彼方能战(1/2)
这“西亭”、“东阁”、“北台”和“南堂”与安丘城中的雍氏宗祠,就形成了一个建筑上的相互依托的局面。
谁又敢小觑这样的建筑格局呢?
当然,这城外的四处建筑,是雍氏族人在族长的授意之下,通过主动的行动而故意暴露给外人知晓的。
这些外人主要针对的就是那些觊觎大宋皇室宝藏的人,和一切想要挑战雍氏一族的人。
不过,即便雍氏族人不这么去做,这些人也会打听的出来,这些城外的建筑是由谁来设计和建造的。
然而,他们或早或晚的知道此事,对其造成的心理上的影响却是不同的。
由雍氏族人做为此地当家人的身份,出现在这些建筑中进行清扫和整理,等于就是向外界宣示了一种拥有此物业的主权。
这四处亭阁台堂,从建筑式样和岁月留下来的痕迹上,就能知道皆是营建于几百年前的。
但这些建筑所保持的那种状态,可以说是历久弥新的,让人体会出这些建筑在建成之后,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是一直有人在对进行着精心的打理和维护的。
这从侧面就很是直接的反应出了雍氏一族,在安丘的生存发展情况是非常富足和顺利的。
面对着雍氏一族发自内心的那种面对外界时,从里到外所彰显出来的自信,谁敢跟这样团结的族群相抗衡呢?
这要是一旦爆发了冲突,这些觊觎大宋皇室宝藏的人是很难做到对雍氏一族的核心,给予一击而中的有成效的打击的。
在无法实现行动目的之后,参与攻击行动的人,更是不要妄想着能做到全身而退的。
在权衡了各方利弊条件之后,这些觊觎大宋皇室宝藏的人就迫于形势,决定偃旗息鼓,以待时机,谋后再取。
可谁料想,这些为利而聚的人终究是不能长久的维系住彼此的同盟合作关系的。
在见短期内,不能从雍氏一族的身上捞到什么好处了,那自然是有人不甘于无事可做而整日闲着的。
这些人势必要离开群体出去单干的,这样的举动自然也就让本就是脆弱的同盟合作关系,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局面。
做为这个同盟组织的当家人,自然是不能这么轻易的让他好不容易攒成的这个同盟组织解散了。
那他能怎么做,才能保证这样的松散组织继续存在下去,等到有机可乘之时,再对雍氏一族下手呢?
在雍铭想来,不外乎有如下的两个做法。
一是,在雍氏一族之外寻找合适的抢掠对象,保证同盟组织的成员有事可做,有钱可赚。
二是,寻找可以替代离去的组织成员的新成员,将其补充进来,继续暗中等待合适动手的时机。
但在雍铭看来,不管这个同盟组织的当家人怎么做,都是会看着这个同盟组织于无可奈何之中而四散瓦解开来。
这是由其成立这个同盟组织时所依循的价值观决定的事情,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有势而从,无势则去;利丰而聚,利尽则散”,本就是这么现实的,你在同盟组织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还要努力使其苟延残喘下去,做的就是于事无补的徒劳之功。
这就是此后百年之中,再无一个势力组织能对雍氏一族构成威胁的根本原因。
这单个的江湖势力组织,是无法与有着庞大势力和实力的雍氏一族直面抗衡的。
但串联到一起想要有所作为的不同的江湖势力组织,在已经是严阵以待的雍氏一族面前,却发觉自己是无机可乘,讨不了什么好处的。
这久而久之,虽有着万般的不甘心,却也只能是选择散伙而各奔东西了。
那这觊觎大宋皇室宝藏的一方,就不能是一个有着足以匹敌雍氏一族实力的势力组织吗?
在回答这个设问之前,这里需要首先说明的一点是,雍氏一族不是江湖势力组织。
有着大宋皇室血统的雍氏一族,不论妇孺老幼上下人等,都不可能会是江湖中人的。
雍氏一族是经营着正当生意的守法氏族大家,在安丘当地有着极高的威望,是名门望族。
在享有盛誉和拥有超强实力的雍氏一族面前,与之为敌的一方,本就是落了下风的。
那后面不管这一方势力组织有着怎样的举动,其处境必然是如“过街老鼠”一般的人人喊打了。
对于为保护自己祖宗资产和累积的财富而战的雍氏一族,人们怎么会不给于道义和实际上的各种支持呢?
那出手抢夺别人资产和财富的人,在世人的眼里就是土匪强盗。
当然,劫富济贫的人是除外的,这些人就是替天行道的好汉。
我们这里只说那些居心不良,以暴力手段谋夺别人财富的江湖势力组织。
这世上是不会有人们不帮助奉公守法之人,反而会去相帮抢掠人家资产和财富的土匪强盗的道理的。
在封建王朝时期,乃至到了民国时期,在官府无力保障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大户人家面对打家劫舍的土匪强盗的做法,那就是给予他们以强力的回击。
要是这家人实力不济,做不到能很好的看家护院的话,那就会携带金银细软离家暂避土匪强盗的锋芒。
反正这田地和宅子等不动产,放在那里你也拿不走搬不动的,等土匪强盗面对着这些虽有着价值,却是吃不下去的东西时,除了发火生气又能怎么样呢?
这些土匪强盗若是为了宣泄因为扑空而一无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