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屋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笔趣阁书屋(00kshu.cc)

首页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 第472章 效率定格17.36%!《科学》文章投出(求订阅)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cc/202133/

第472章 效率定格17.36%!《科学》文章投出(求订阅)(2/4)

之后,众人也相继散开,一边继续各自的工作,一边嘴上讨论着长达一个月的寒假该怎么“浪”。

当然,讨论假期怎么玩的主要还是田晴,其他人都相对比较宅,多两周的假期基本上也是在家里多宅两周。

韩嘉莹返回办公室,继续撰写她的文章,她也要在放假前把手上这篇am文章给投出去才行。

许秋继续测试器件,最终,这批器件的最高效率达到了17.27。

莫文琳前去制备新的第三批叠层器件,同时抽空预约了nim的测试。

因为莫文琳去nim那边的次数比较多,所以她也和测试员小哥混熟了。

一番交涉下,她预约了一个加急的单,测试时间就在这周五,最快下周就能出检测结果。

有熟人还是比较好办事的,毕竟不管规则是怎么样的,总还是要有人来处理具体事务的。

接下来的几天,实验方面的主要工作就是重复制备器件,拿到重复性数据。

因为莫文琳第一时间被派去京城nim送样了,许秋自己要忙着改文章的事情,邬胜男虽然偶尔会来邯丹这边帮忙,但她的工作重心还是放在y系列材料的表征上,她需要和时间赛跑,赶在学校公共测试平台关闭之前,尽可能的拿到更多的数据。

所以,做器件的重担就压在了学妹的头上。

好在几个本科生终于考完了试,相继返回了实验室。

于是,殷后浪和徐心洁便被韩嘉莹抓了壮丁,前来帮忙制备器件。

本来,殷后浪还买了考完试就直接回家的车票,但在学妹的一番“善意劝说”下,最终把票改签到了一周以后。

同时,范文堂也被许秋派去跟着制备器件,反正现在条件已经摸索好了,让他去按照标准条件做做器件,练练手,也可以提高他实践的能力,顺带减轻一些学妹的压力。

主要这段时间观察下来,许秋觉得范文堂还是比较靠谱的,也该给他加加担子了。

虽然在这篇《科学》文章中,不会挂范文堂的名字,但如果他表现好的话,之后的好处大大的有。

毕竟,许秋这边最不缺的就是实验想法了。

时间过的很快……

终于,到1月19号的时候,经过连续十批器件的奋战。

组里有机光伏叠层器件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定格在17.36!

其中,开路电压1.64伏特,短路电流密度14.35毫安每平方厘米,填充因子73.7,基本上也达到了数值波动的极限。

说来也巧,这个效率的最高数值,刚好和许秋之前在模拟实验室中初次摸索的结果一致。

另外,十批器件的数据,在去除异常点后,平均光电转换效率为17.07,标准差为0.22。

这说明结果非常的稳定,数据的可靠性很高,不是那种偶然出现的实验现象。

之所以重复性实验非常重要,就是因为做实验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导致实验数据发生异常。

就比如,在测试效率的时候,如果无意间把原本0.04平方厘米的面积,错误的输入成为了0.03平方厘米的话,最终得到的效率数值就会提高33.3。

也就是说,假如原先是12的效率,因为输入错误,就会变更为16,这个差距还是比较夸张的。

如果这个时候,通过自身重复性实验,或者第三方检测,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正。

但假如既没有做重复性实验,又没有进行第三方检测,研究者也没有注意到数据的异常,或者注意到了异常却假装没有注意到,最终把数据整理成为了文章,发表了出去。

要是发一发i三四区的小文章,可能还不会被人发现,因为这种期刊一般没什么人看。

可如果是发《自然》、《科学》这类的顶刊,必然会有很多人看到,并去重复实验结果。

假如别人一直重复不出来,就会有同行找你要原始数据,然后你一提供原始数据,同行很快就会知道这个数据存在问题,至少没有重复性实验。

最终的结果就会被认为是学术造假,然后被期刊撤稿。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闻报道,说某某发表在c顶刊上的文章被撤稿了。

而且,国内也算是这方面的重灾区,尤其是生物方面的。

比如,他们同一个实验,做了十次,拿到了十种结果,然后找到一个比较厉害的结果,发表了出去,还对外声称自己重复了十次实验,拿到了这样的nb结果,再基于这个结果分析了一大堆,讲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

确实是十次实验,只是十次的结果都不同罢了……

数据可能也是真实的,没有修改过的,只是不具备可重复性……

同时,学术造假也是真的。

毕竟发表学术论文的实质,是便于不同学者之间进行交流的。

这种无法重复的结果被报道出来,纯粹是浪费其他人的时间。

基本上,这种撤稿事件一发生,如果确认是学术造假的话,这位研究者学术生涯基本上也就到此为止了,他的id会被所有期刊公司拉黑。

相对来说,有机光伏领域,尤其是itic非富勒烯体系的结果,还是比较好重复的。

比如许秋开发出来的itic系列材料,组里报道的结果是12、13。

放到其他课题组的话,小课题组可能他们因为加工工艺优化的不够好,没办法做的和许秋一样高,但一般也能做到效率10、11;

而像龚远江、徐正宏

状态提示: 第472章 效率定格17.36%!《科学》文章投出(求订阅)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