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袁谭高干投蹋顿(1/2)
李孚拜见曹操,详细讲述了袁谭的虚实,并列举他背弃袁绍宽厚方针,放任兵马劫掠的劣迹,表明不少人盼望曹司空的到来,
这些事情样样属实,所以一下子就取得初步信任。
不过李孚也表示,袁曹两家本是同道中人,近年兵戎相见终究是伤了感情。袁谭等人希望曹司空保证所有人员的安全。
曹操当然同意,他志不在伤害袁家,而是要冀州、青州、幽州等地。袁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反而要优待其家属,安抚降者之心。
双方基本商定,袁谭保有渤海郡这一郡之地。
刘氏等所在的河间国成平县,虽然故属渤海,但现在早算作河间的部分,所以交由司空安排。
这个划分,将袁谭压制在一郡之地,而且各条河流的上游都在曹操手中,并不妨碍他北上控制幽州。
曹操同意了李孚的办法,袁谭很快让出割让土地,将刘氏等人半作为人质,半甩掉包袱交给曹操。
刘氏等人当然得到优待,又重新安置回邺城。
可是,袁谭依旧高调地向外联络,区域内不断征兵训练,丝毫不像臧霸等人投降以后那样安顿下来。
郭嘉、荀攸分析出其必是诈降,可以斥责其做法,要求他转移到兖州听命。
曹操说道:“收河北之地易,聚英才之心难。目前还是防备为主,关心于转运物资和修建运河。”
其实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困难阻碍着他,那就是水患。
渤海国靠近大海,漳水、滹沱水等多条河流都在此入海。如今已至春末夏初雨水增加,不少河流的下游都出现洪涝情况。
曹军进攻除了要对付敌军,还面临许多道路寸步难行的情况,速度会被放慢许多。
再加上,洛阳方面指责曹操违背之前与袁绍停战的诏令。虽然回答以袁谭不是袁绍,并且背弃袁绍的政策,但舆论依然朝着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
所以曹军关注于巩固吞下的土地,在巨鹿、河间等郡招抚流民安置屯田,结好各地士族豪强,继续将物资向北方运转。
袁谭本就是诈降,再加上看到曹操根本没有撤军回邺城,还继续转运物资,以为对方很快将再次动手。
袁谭和辽西蹋顿先取得联系。
乌桓大单于正打算大规模劫掠幽州,先发制人让曹操北上后没有乡镇支持其补给。所以,欣然同意与袁谭夹击幽州,在渤海之滨会师。
袁谭又派遣亲信孔顺联络上已经投曹的高干。
根据曹操的指令,高干正要率军移驻涿郡,掩护幽州各部防范蹋顿。此时孔顺利用自己的口才,胡吹蹋顿的强盛,让高干在关键时刻倒戈,如此大事可成。
高干知道曹兵厉害,可是蹋顿已统领幽州所有乌桓,甚至逼向了鲜卑单于步度根以外的其他各部。
这不是比曹操厉害多了!
他袁家与蹋顿有旧,双方正可以合作夺回整个河北。
至于是否为胡人办事入侵大汉,他们当然不会这么想。
孔顺信誓旦旦地说道:“蹋顿再强大不过胡人尔,终究无法入主河北,所以最后不论乌桓还是鲜卑,最后只能辅佐袁家。”
高干被其说动,决定跟随袁谭迎接蹋顿南下。
历史上,袁尚、袁煕投靠蹋顿,带路反攻鲜于辅时,估计也曾这么想过。
真是一家人不做两家事。
当然,八王之乱中司马诸王引匈奴刘渊、鲜卑、乌桓等各部助力的时候,应该也是类似想法。
建安七年夏,乌桓蹋顿命令难楼、能臣抵之率领1万骑兵攻击渔阳郡,试图将阎柔、田豫、鲜于辅的兵力牵制在此。
然后,他亲自率领乌桓十余部4万骑兵,自辽西攻入右北平。
为了阻止曹操大军北上时,可以从各村镇得到补给,乌桓大军所过之处不投降不留活口,投降后全部掳为奴隶,男的驱使为兵,逼迫他们屠杀同胞。
一个月之内,汉人被杀不下5万,乌桓大军反而扩充到了8万。
右北平太守王松,不听长史刘放的固守城池等待主公援军的建议,率领8000人出城迎战。不想被数万汉人奴隶兵耗尽体力,然后挡不住骑兵冲击,大败而归。
城内有大族与乌桓有旧,趁着王松大败开城投降。王松惨遭俘虏,只有刘放带领少数人向反方向突围,被田畴接应到徐无山继续战斗。
王松被俘之后,竟然投降蹋顿,甚至仿照胡人习俗,脱了衣裳饮酒跳舞,尽可能巴结乌桓,争取求得优待。
蹋顿很有些头脑,对于主动开城投降的士族毫不吝啬地赏赐,并授予郡长史的职务。
王松也继续官复原职,表明只要回归袁家统辖,共同对抗曹贼,就是好兄弟。
蹋顿这么做是告知汉人,投降于他必有好处。希望永远使用各种方法,打起袁家的招牌,逐步图谋天下。
右北平郡被蹋顿武力和怀柔两招结合,基本拿下。
唯有一处徐无山,因为田畴依托山地坚守,保护了本地五千多户,又吸纳了五万多难民。
蹋顿派遣楼斑进攻徐无山,乌桓人有不少是山地游牧民族,对于山地作战得心应手。
楼斑又重新继承父亲的辽西乌桓单于之位,正想借此大显身手。
乌桓骑兵突阵和骑射能力都是上乘,这些年在蹋顿的领导下注重发掘汉人奴隶中的手工业者,尤其是一发现制甲匠就专门调到直属的作坊之中,所以披甲率已达三成。
与田畴交战,轻而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