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天堂(2/2)
武汉纺织女工甚至月薪达30多元!这些钱够干什么?看看《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陈存仁怎么说。
陈存仁毫无忌惮地说自己在上海当见习医生时,每月薪资只有8元,但袋中常有铿锵撞击声,使他气概为之一壮,外表飘飘然,“第一个月,吃过用过,口袋里还剩5块钱。”
由此可见当时银元的购买力,也说明只要能够在城里务工,改善家庭生活是指日可待。只是,当时也就上海、武汉、青岛、天津、广州等一些大城市才有些像样的工厂,普通城市就没这么好的就业机会了。能进工厂的人毕竟也不多,绝大多数人还是游离在外围,像洗衣工人、佣人、服务员等还勉强算好的,骆驼祥子在帝都拉车,每月最多只有2元,那是活在社会的底层了。
而在东北,这几年的大发展,让城乡人民都有了好机会。像那位东北人所说的双职工家庭是比比皆是,一年400元在这里是常态。刨去吃穿住等用度,好歹也能落个二、三百块,自然要比种地强得多了。要在过去,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就是在关内大部分地区,这种幸福感也是满满的。
所以关外能够吸引很多关内人前往务工、务农也就理所当然了。无数的机会、优厚的条件,使得携家带口去东北碰运气的人群越来越多,直赶上后世深圳特区刚开始那会全国人民下广东的盛举。反正已经穷成这样,不走也是个死,走出去,说不定还真有机会。
平头老百姓是要来解决温饱的,对有学问的人物,来东北可就是实现胸中抱负的地方。沈阳、哈尔滨有全国最先进、门类最齐全的重工业,又舍得花钱投入在研发上,所以有志报国的各界人士都纷纷来这里落户。
至于待遇,完全不用提。技术工人、小学教师、医护人员等家庭,年薪可达600元每元,完全是小康生活水准;中级职员、中学教师、工程师、医生、记者、作家、律师、一般演员等家庭都有上千块的年收入,十足的中产阶级。
从1920年起,沈阳的工业产值已经直逼上海,哈尔滨接近天津,就是长春,也不亚于武汉和青岛。照这样的速度,至多明年,东北三座最重要的城市就将领袖全国。
奉系老百姓对张大帅、包括这位少帅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这也是奉系始终抱团成一体、越来越强大的原因,也是张汉卿敢于在关内叫板一切牛鬼蛇神的基础所在。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活干,就没有心思想些革命什么的事,对于政|府有些强迫性的举措如发行“奉天券”、“粮食券”的忍受能力也就越强。在关内的其它地方,老百姓对于白条不知道接受程度如何,反正在东北,老百姓是慢慢认可了这些白条的。
在大家七嘴八舌中,让原本对闯关东还有一丝顾虑的许多人都安下心来,开始憧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原来,别人所说的关外有无数个机会是真的,关外的农民吃饭从来不掺杂粮也是真的,只要想干,人人都有工作也是真的。
有人想起了少帅曾经在天津赈灾时唱过的那首歌,“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欢乐的气氛中,列车驶过山海关,真正进入了东北的地界。虽然只是一个极普通的地理分界线,但在人们的心目中,这里已经进入天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