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通衢(1/2)
张汉卿这么快入鄂,对各方而言均是不小的震动。尤其是步兵第5师,连续5天急行军,行驶近八百里,硬靠两条腿跑出来了。就是这一役,第5师创下了“飞毛腿”的美称,而李景林则因此跻身于奉军五虎将之列,让各方瞩目。
作为首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吴佩孚曾被称为“the ”,可以译为“中国最强者”,是英美帝国主义在中国找到的代理人。他们认为吴佩孚是一个理想的人选,称他为“新中国的大英雄”,要比张作霖强。他们对吴佩孚的支持不遗余力,给枪给钱,直至派顾问、组织和训练飞机队。
湖北一直是直系势力范围,吴佩孚也一直将之视为自己后院。汉口、武昌的相继丢失,使各方军阀对吴的实力产生了怀疑,英、美等国也深表关切。
而再一次一鸣惊人的张汉卿现在正为在湖北驻扎的合法身份而向中|央讨价还价,他想被任命为陕甘鄂巡阅使,使其干涉湖北局势在法理上成为正当。
吴佩孚态度鲜明地否定。不谈这将会给人民军的发展带来多大的好处,就凭张汉卿以一个后辈的身份做三个省的巡阅使就不能接受。想自己经营多年,也不过屈居一个直鲁豫巡阅副使,实际上还管不到山东!
可是奉系的影响之大是他始料不及的。首先张作霖为此不遗余力地奔走,表示人民军受鄂省人民之托打败王占元,此时又在稳定川、湘边境,其功非小,授予巡阅使之职理所当然。
京津经济界人士也发起请愿施加压力,认为张汉卿有画笔点睛之能,定能够稳定武汉已经濒于崩溃的经济;中府中奉系各总长以及外围人士也持续施压,认为现在鄂省形势,非张汉卿无人可以被各方接受。
而同为直系一脉的王占元和王承斌也为张汉卿说话,就让人有点看不懂了。
王占元自从容北上天津后,他的渲染也让吴佩孚在直系中的名望一落千丈。无论怎么说,近在咫尺的萧耀南部乘列车南下没跑过更远的人民军两条腿,用什么原因来解释都行不通,只能被理解为借刀杀人。可是同为直系一脉,在这关键时刻,主帅还做此亲痛仇快的事,不能不让人怀疑吴的肚量。基于这个愤怒,凡是吴佩孚反对的,王占元则极力赞成,至不济也要恶心恶心他。
直系原本三大支流:吴佩孚、王占元、王承斌,现在王占元倒了,吴佩孚的力量更显突出。作为北京市长的王承斌对此极为忌惮,他不断向奉系输诚,并劝说曹锟不要在此时和奉系交恶。目前湖北在事实上已经被人民军占领,一个名义上的巡阅使职务并不能改变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中府通过了授予张汉卿陕甘鄂巡阅使的要职。这使得张汉卿继张作霖、曹锟之后成为民国史上第三位身兼三省的巡阅使,其权力影响甚至还大过曹锟。
此时湖北的局势错综复杂:西北人民军控制鄂西北沿汉水流域各个城市:襄樊、宜城、钟祥、京山、应城以及孝感。在第4骑兵师进入汉口、武昌后,第3师在其后不费吹灰之力取得荆门,一部赵鸣皋旅奉命调往宜昌与湖北第3混成旅王金山部、第18混成旅赵荣华部合兵一处共御川军。
赵恒惕在王占元下台后少了进兵的借口,陕甘鄂巡阅使张汉卿及省长夏寿康命湖北18师孙传芳部及第8师王汝勤部防守蒲圻,并派出代表与与湖南作和平接洽,自己亲率骑兵师一个旅自汉水启程督战。韩麟春驻省城改编湖北第2师并安排防直事宜。
张汉卿赶到宜昌时,鄂军几乎已大溃。
本来王金山、赵荣华两部增援,应该占据人数优势,却被川军打个落花流水。不过等到张汉卿亲到宜昌视察前线时,战场上仍在继续。有数百人的一支队伍不管身边逃窜的友军和压上的川军,毅然坚守前沿阵地,在川军正想一股作气时,突然来了个漂亮的反冲锋,一下子便把眼看着胜利在望的川军打懵了。
因为人少,这支部队也不恋战,迅速撤回阵地,稳住阵形。然后用前线丢弃的机枪群组成一道火网,把川军的第二波攻击打了回去。
这两次对峙,给张汉卿的援军争取到了时间。赵荣华闻张汉卿到前线,也急忙收拾溃兵返回第一线,终于使局势转危为安。
对于战场上的虎将,张汉卿从不吝褒奖之实。这差不多只有一个营的兵力,竟能挡住川军不下两千人的冲锋,军官的胆量和能力都值得敬佩。张汉卿问赵荣华:“那支挡住川军的部队,负责军官是谁?”
赵荣华不假思索:“于学忠。”他能一口叫出名字,是因为他是自己胜似胞弟的亲人。
18混成旅旅长赵荣华自幼失怙,于学忠父母将其抚养成人。赵荣华升任旅长后,邀请于学忠到该旅充当炮兵营营长。本来只是一种报恩的想法,想不到竟然在这种情况下得其死力相助。
张汉卿所高兴之事,倒不是打了胜仗,而是找到了于学忠这个当年被吴佩孚、张学良、蒋介石、毛爷爷等竞相青睐的优秀将领。
本来正史上这次是吴佩孚看中了于学忠,但是最终于学忠还是投奔了奉系。历史上张作霖父子也对于学忠信任有加,“9?18”事变后,张学良背负“不抵抗”的罪名下野。在赴欧美考察之前,张学良把东北军全部交给于学忠指挥。
在张学良准备发动“西安事变”时,于学忠曾问过张学良:“你这样做,何以善其后?”张答道:“说干就干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