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乱世饥年逃荒人(1/2)
赵胜走进了涌动的人潮中,他亲切的问候着这些逃难而来的人们,了解他们从哪里来,一路上遇到过什么,然后深情的对他们道:“到了花岩寨你们就放心吧!在这里不会再有饥饿和寒冷!”
每个和赵胜接触过的难民都感动得涕泗横流,赵胜给了他们如沐春风的感觉,这些在外流浪的人,往日遇到的只有白眼和敌视,这一刻他们觉得很温暖。
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看着赵胜对每个难民都周到的问东问西,不由的想起了自己这几个月的经历。
他们穿州过县,历经了无数的险阻,有的因为饥饿倒毙在道边,有的因乡绅家的恶犬追赶坠崖身亡。
一路与他们相伴的是饥饿和疾病,是忧虑与绝望,无论是乡绅还是官员,无论是清涧还是延安,他们走遍了诺大的陕北,却没有发现一处立锥之地。
直到前几日,他们听说清涧县的谢家集附近有人赈济灾民,开始众人还不太相信,可是那时的他们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希望了,只能硬着头皮往花岩寨而来了,还好花岩寨没有让他们失望。
到了花岩寨的难民们,他们印象深刻的是那几口大锅,锅里熬着的是热腾腾的粥,每口大锅面前都站了两支队列,每一支都长长的一眼望不到边。
老人拿着一个破碗,分到了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这是他们逃饥荒以来得到的最干净的粥了,老人像是没有感觉到粥的温度,他双手捧着一碗粥,跪到在地上不停的哭泣。
老人想着自己死去的孙子、孙女,想着自己那个面如菜色,最后饥饿而死的儿媳。
老人的泪水填满了他的皱纹,可是手上这碗热腾腾的粥,却温暖了他那颗破碎的心。
老人的儿子,看着父亲失态的样子,眼中也闪现出了泪花,他也同样的想到了自己的妻,自己的子女,自己那些苦难的日子。
老人和他的儿子站在了一起,看着赵胜亲切的问候着每个人,赵胜满脸的笑容,让老人和这些难民感觉很心安。
老人对身边的儿子说道:“儿啊,你要记得赵首领的恩情,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父子的命呀!”那青年听了旁边老人的话,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看着赵胜的背影,狠狠的点了一下头。
赵胜如往日一样,走在花岩寨下的饥民中,他热情而礼貌的笑容,细致而全面的关心,使得众人如沐春风,无数如老人这样的人下定决心,愿意为赵胜上刀山下火海,为报答他的活命恩情至死不悔。
花岩寨越来越多的饥民,使得赵家人有些不满起来了。
在他们看来这些给饥民吃的粮食,都是赵家人共有的,饥民们多吃一口,他们就会少吃一口,尽管他们现在并不缺吃的,而且吃得也比饥民们好得多,饥民每天只能喝两顿粥。
赵家人到花岩寨后,在赵胜的统一领导下,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是超过了他们过去十年的总和,他们也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也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看着别人为饥饿而挣扎,而自己衣食无忧。
开始时赵家人看山下的饥民,是略带怜悯心态的,后来发现这些饥民久久聚集不散,他们则是以一种看强盗和小偷的心态看待饥民了,只是这些强盗和小偷却是赵胜吸引过来的,他们也不好多言,只能在暗地里抱怨几句。
如今的花岩寨不论是赵家长辈还是普通族人都很尊重赵胜,只有赵老爹还和以前一样,在他看来赵胜无论怎么样,都是自己的儿子,而赵老爹对赵胜的态度,是最能反应出花岩寨赵家人面对饥民,从怜悯到防备的情感变化。
开始饥民刚来时,赵老爹道:“儿啊,这些人太可怜了,我们要帮帮他们呀!”
赵胜道:“爹,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
几天后,赵老爹又问:“山下这些人好久走呀,天天这么吃,我们可受不了!”
赵胜道:“爹呀,眼下这些人也没有个落脚点,我打算安置他们!”赵老爹活了一辈子人,自然知道安置这些人是需要花钱的,而这个钱却是要花岩寨来出的,要花岩寨来出这个钱,无疑是从赵老爹身上割肉,赵老爹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败家行为,此后对赵胜就没有个好脸色了。
一天赵胜打碎了个碗,赵老爹一面收拾,一面喃喃道:“败家子,不知道什么叫珍惜,什么都这样造,乡绅家都没这样浪费的!”说是喃喃,可声音却是让整个房间的人都听到了,赵胜也无可奈何,谁让自己是儿子,他是爹呢!
赵家的长辈作为赵家人的代表,在大雄宝殿改成的议事厅里,无赵胜进行了一场关乎花岩寨前途的对话。
作为赵家长辈的代表赵老叔公直接与赵胜对话,新近归降的胡老二站在赵胜的身后,恶狠狠的看着赵家长辈们!
赵老叔公道:“赵胜呀!山下饥民一天多过一天,老是靠着我们花岩寨赈济,恐怕花岩寨负担不起呀!”
赵胜知道赵家长辈担心,自己救济的饥民多了会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
赵胜道:“眼下山寨的粮食还是很充足的,请老叔公放心!”
赵老叔公道:“我不是没有善心的人,以前遇到了荒年,有人逃难到了我家门口,我只有一碗稀粥,我也会分他们半碗的!”赵老叔公这话的意思是,我的善心是只能分他半碗稀粥,至于馒头,至于肉,是万万舍不得施舍的。
赵胜道:“老叔公高义,心是顶善顶善的,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