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书屋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宰相》

笔趣阁书屋(00kshu.cc)

首页 >> 大宰相 () >> 第123章苏州崇智堂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00kshu.cc/210809/

第123章苏州崇智堂(1/2)

离着赵和不远处跟着十几个衣招褴褛的家伙,他们原本打着主意是等面前这三人走进巷,然后抢夺他们的钱财。但没想到这三个家伙胆子这么大,竟然让自己过去。

赵和这么一弄,那些混混反倒搞不清什么情况,有些不敢过去。赵和骂道:“你们这帮废物,生就是路倒的料!”

赵和没办法只好迎着走上去,来到面前赵和问道:“你们那个是头目?”

那些混混互相看了看,站出来一个瘦弱的家伙问道:“请问三位什么路数,能不能报一下字号?”

赵和双手放在胸前,右手抱住左手,左手拇指漏在外面对着,左手指伸出对着地,然后道:“无生老母在上,崇善堂驾前三排护法杨四拜码头!”

那个头目听赵和这么大吃一惊,赶紧做出与赵和相同手势,道:“崇智堂六排蓝旗座下沈六,拜见护法四哥!”

赵和点点头,对那个头目道:“这位兄弟,哥哥来苏州遭了难,想要求助于吕堂主!”

那个头目点点头,道:“请杨四哥跟着兄弟!”那沈六完对手下挥挥手,那些混混赶紧让来一条路,沈六在前面带路,赵和三人跟在后面进入蛇门外巷。

孙廷龙跟在赵和身边听得云山雾罩,这时低声问道:“表弟,你刚才的是什么?他们是什么人?”

赵和笑道:“他们是粮帮的人,刚才那个沈六是粮帮崇智堂蓝旗的头目,负责打探消息,所以自称六排!粮帮内部分为头排、三排、五排、六排、十排,六排是最低一等,负责外围一些活动!”

孙廷龙没听懂,问道:“最低一档?不是还有十排吗?”

“十排是帮中的孩童,自然不能出来办什么事情,他们是粮帮的未来。”

孙廷龙点头表示明白,又问道:“那二排、四排呢?”

“粮帮这种江湖帮派最讲忠义,排行中无二、四、七、八、九这些数字。因为二是不敢僭越关羽关二爷;四是桃园结义中如有赵子龙在当为四弟,故虚此席;七据是叛徒罗成,当年瓦岗寨聚义时罗成行七;八、九忌杨家将八姐九妹之称。”

孙廷龙今算是开了眼,以前他那里见过这种江湖事。听赵和解释完后,又问道:“那你刚才的护法杨四是什么?”

“这是我跟一个兄弟学的,他在崇善堂担任护法,家中排行第四,所以叫杨四!”

其实杨四就是杨彪,他老子就是崇善堂主,自然自己儿子职位不能低了,所以给杨彪弄了一个三排护法,大概和后世副局级调研员差不多,职位挺高但是没什么实权。

赵和几人跟着沈六在巷中东拐西拐,走了足有一刻钟,才来到一户人家门前。

赵和左右看了看,这里应该距离蛇门有一段距离,整个巷中就这么一户人家,门上没有挂牌子。巷口站了七八个无所事事的混混,赵和知道这是粮帮望风的耳目。

粮帮在明末属于半公开的黑社会组织,因为他们承担了一部分官府运粮的职能,所以官府对这帮运河上跑生活的船工睁一眼闭一眼,只要不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地方官府是不会管的。

这也是粮帮虽然与白莲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并没有跟着山东河南那些白莲教造反的原因之一。

沈六带着赵和来到巷中,趴在巷口一个头目耳朵上了半,那个头目看了看赵和,然后敲开房门进去通报了。

孙廷龙虽然出身运河沿岸,但因为家境富裕,自己的大伯还是官吏,所以与这些粮帮没有什么接触。他看到门口这些混混都斜眉吊眼,怀中鼓鼓囊囊揣着利刃,孙廷龙咽了口吐沫,往赵和身边靠了靠。

看到孙廷龙紧张,赵和笑了笑示意他没问题,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郑其实赵和心中也没有底,赵和不管后世还是这世都没有与黑社会打过交道,不知道这帮家伙到底能不能上话。

过了一会儿,院门打开,那个头目出来抱拳道:“头排请杨四郎进去话!”

赵和点零头,带着孙廷龙与孙柱良跟着那个头目走了进去。

这个院子只是个普通院子,大概前后两进院子。赵和来到大堂,这里早已经站满了人,为首的是一个身体强壮,满头白发的中年人。

那人看了眼赵和,又看了看赵和身后的孙廷龙二人,皱眉问道:“你不是杨彪杨四郎,为何要假冒我侄子的名头?”

赵和看到这么中年人,估计这家伙就是罗教崇智堂的堂主吕旺,同时也是粮帮苏州码头的桩头。赵和以前和杨彪聊,知道吕旺这家伙可不简单,虽然长得五大三粗,但为人极为精细,是个难对付的家伙。

苏州这里是大运河上重要节点,每年经过这里的船只上十万数,如果是个窝囊废也站不住苏州这个人间堂。赵和今来就是要与粮帮玩个交易,所以他不怕吕旺精明,因为越精明才越有达成交易的可能。

经过今这些事情,赵和发现自己太依靠外力了。虽然以前依靠官府的力量无往而不利,但官府的力量也不是万能的,就拿死敌闻香教来,他们可不会在乎赵和是不是钱谦益的徒弟。

所以刚才在城内赵和就已经想清楚,自己必须组建自己的力量,但现在赵和没什么社会地位,手下也只有五六个靠谱的兄弟,如何才能组建自己的力量呢?赵和将这个主意打到了粮帮头上。

明代因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国家出现了大批不以种地为职业的流民,随着流民的增多,各地开始出现一些原始的

状态提示: 第123章苏州崇智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