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麻省理工的第一节课(1/2)
1977年9月5日,星期一,包子轩在麻省理工安顿好之后,要迎来自己的第一节课。两年时间要修完三年半的课程,像他们这些大多在其他高校交流过来的大学生学业压力不是一般大。
他们这个班级只有22个学生,有14个来自世界其他名校,有的学土木工程的,有的是学计算机的、有的是学生物工程的,五花八门,毕竟他们在2年前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选择了双学位,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造成了老师二节课就要讲一本书,然后就是实践和考试了。
他们的第一节课相对简单一些,机械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这是一本很简单课程,同时也是一部人类生产和运用机器的历程。这节课是一个年龄50岁左右的教授在给这些天子骄子上课,凯文-鲍曼,一个拥有德国血统的教授。而且是机械世家出身,他的祖父曾经是德国莱茵金属的首席工程师,因为战争的原因举家搬迁至美国。
凯文-鲍曼:这节课我们聊一聊你们对未来机械发展的看法,包括我们要怎么来帮助企业建设工厂,建设什么样的工厂。至于人类古代发明的机器,你们当作一个基础看一下,在麻省理工那样的教材是历史老师给你们讲的课。谁先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对于未来机械和工厂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和我们麻省理工在里面起的作用。
这个时候,班级唯二的女孩,其中一个站了起来,说道,鲍曼教授,你好,我叫简-琼斯。我认为未来的机器生产效率会更高;生产精度要求更高;一些人工会逐步被机器替代。在21世纪任何一个稍微读点书的人都可以表达出的观点,但是这个时代能有这样看法的人确不是很多。
另一个女孩接着站起来说:我还要加上数控机床的比例会越来越高。我们手工的操作会越来越少,而且工厂的生产会在客户下达订单之后再生产。
大家都在不停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这个时候一子轩觉得眼前一亮,我认为应该整合现在的很多机械,让需要的人可以用更少钱把所有需要的机械全部买齐,而且零部件最好大规模通用,找到一个标准的接口,使不同工厂生产的产品可以互相交换使用。达到零部件的快速更换,而且电机标准转数要根据每个行业不同需要,进行齿轮整合来达到所需要的标准转数,多极划分。
这个时候,鲍曼教授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问到: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路易斯-华莱士,刚回到完问题的男生说。
鲍曼:好的,路易斯,你说的很有道理,希望你要向着这方面努力。
在大家不断的发表自己观点之后,最后终于轮到了包子轩。
包子轩:大家好,我叫包子轩,刚刚听到各位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我认为机械制造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精密加工能力以及人们对于产品使用要求来制衡和决定的。我认为我们应该把机械制造扩大到工业体系之中。
我这一个假期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怎样对大工业来划分,我初步把工业划分为四个时代。即工业10、工业20、工业30和工业40
所谓的工业10就是蒸汽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也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而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的变革,我把它定义为智能时代。
我们现在经历的就是工业30阶段,电子信息化时代,即广发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使制造过程自动化控制程度进一步大幅度提高。把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工厂出产的产品。
工业40,应该是实体物理世界与计算机运算出的虚拟世界融合,产品全生命周期,全制造流程数据化以及基于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进而来形成一种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全新生产模式。
而在工业40中。我们要注意智能工厂搭建、智能生产的人工智能程度、智能物流的整体配套设施。目前我还在不断的尝试搭建智能工厂、在我的计算机中,已经可以实现16个不复杂零件的工厂搭建以及全部的数据连接和整合生产,多了的话我的计算机运算能力就达不到要求了。
而这个时候,大家向看怪物的一样看着包子轩,工业40的提出提前了40年,但他也只是想在麻省理工证明一下自己,而且以麻省理工实验室在德国人提出之前肯定会有这方面试验,成本的因素没有实现而已。
全世界这个时候也只能在麻省理工机械制造课堂上,提出这样理论的人不会被认为是疯子,通过这一言论还是征服了麻省l理工的同学,当然被征服的还有凯文-鲍曼教授。
这个时候,凯文-鲍曼教授最先反应过来,率先鼓起了掌声,而大家也全部跟随,其实包子轩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有这样他的研究成果才不会那么突兀。
鲍曼教授:包,你的观点非常新颖,而且我认为很有发展前景。你真的做到了可以搭建16个零件的虚拟工厂。
其实在罗罗公司的时候,他们在计算机上已经能够模拟上万个零部件生产和组装的全过程,而且包子轩参与了这项计划的核心部分,所以简化版的软件早已经编写完成。
包子轩:是的,教授。我下堂课可以模拟给您看。
鲍曼教授:很好,你可以把今天的想法形成论文,我是科学杂志的评审委员会成员,我可以把你的论文推荐给科学杂志。
包子轩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