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 无奈的宣传策略(二更)(1/2)
(姜文有关系这事儿我也知道,毕竟是京圈的,不过很多创作者水平次这也是事实,我就是写顺手了,大家见谅)
一部电影,或者是一部电视剧,拍摄完成后,宣传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
宣传得好,能够让影视剧甫一上线,便获得巨额收益;宣传得不好,那就……得看自身品质是否足够过硬,能不能招来“自来水”了。
在若干年前,影视剧的宣传手段比较单一,无非是传统媒体和电视媒体两种。前者为报纸杂志或者是各种采访,后者则为采访节目、综艺节目等。
那时候,一部影视剧的宣传费用并不需要多少,由此宣传得来的效益,便也并不算高。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现在的宣传手段变得层出不穷,宣传费用,也水涨船高,动不动便上千万。
尤其是如今,因为各种社交平台的流行,各种影视剧的宣传重心,也从各类综艺节目、采访节目,转移到了微博等平台上。
影视剧还未上线,就买热搜、炒话题、买热度、雇水军,提前造势。影视剧上线以后,仍然不断买关键词热搜,期望影视剧热度能够一直持续到结束。
不得不承认,这种宣传的效果十分有效。
很多电视剧通过买热搜这种行为,让作品在刚刚上线之际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
如果这些作品的质量真如其前期买的那些热搜一样优秀,那就能够让作品在短短几天内获得极大的关注度和欢呼度,瞬间坐上“神作”宝位,俨然一副年度最佳影视作品的样子。而有了这成功的前期宣传,后面的剧情哪怕拉跨一点,这部剧的关注度、播放量以及讨论度,也能持续火爆,使片方圈钱无数。
但正所谓宣传是一柄双刃剑,它既能让片方在短期内获得巨大收益,也能适得其反,使片子快速沦落为过街老鼠。
譬如说《某翡》——唉,举例《某翡》这么多次,我都觉得对不起人家了——开播前宣称正经武侠片,开启新时代武侠,还专门找了导演、武指拍宣传片,称设计的动作多么多么的好,演员多么多么的刻苦,俨然一副此剧一出,武侠必然重振雄风的做派。
然而,一开播,当场暴毙,骂名无数。哪怕片方还在锲而不舍地买热搜,粉丝们费劲巴拉地洗地,终究遭到广大路人的围杀。
但这样做,片方亏了吗?
并没有。
这里就要解释一下电视剧的盈利模式了。
首先,卖版权,这是最基础的。其次,广告收入,也就是你经常看着看着电视剧,中间插播的那些广告,以及或违和或不违和的产品广告植入。
最后,则是付费分账。
付费分账这种盈利模式,大概就跟起点的vip付费分成是一个道理。各个网站的vip会员的每一次有效点击,都能为电视剧片方带来一小部分的收益。(有效点击为观看满6分钟)
这种一次性有效点击,单个vip会员所贡献的收益很小,但所谓积土成丘,集腋成裘,单集几百万vip会员的有效点击,那就不是个小数目了。
请注意,是单集。一整部电视剧下来,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所以,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点击率和播放量是至关重要的。
又所以,哪怕像《某翡》这样,虚假宣传全网讨伐,可人家还是赚钱了。
因为它的前期宣传已经为其造了极大的势,估计一开播,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能赚个盆满钵满。
而且,就算因为剧情的拉跨,路人观众都已经弃剧不看了,片方还可以使用“超前点映”这个割韭菜至强大法,再次圈上一波粉丝的钱。
这,就叫生意!
与这种电视剧的赚钱思路差不多,一些烂电影不好好打磨剧本,反而把资金大头放在了请流量和宣发上。这便导致有些电影号称投资三亿,可能一亿给了演员,一亿给了宣发,真正用于拍摄的,不到一亿。
一亿的宣发费用,那必然是闹得满城风雨尽人皆知了。所有人翘首以盼,期待着这部所谓的大片,可等到真正上映的时候才发现,纯粹一烂片。
但是,人家早就在口碑还没有完全被烂剧情彻底毁灭前,赚上若干亿,撒丫子走人了。
因此,如今的影视剧市场,前期宣传,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
君不见如今微博热搜上,十条里有五条都是炒的话题吗?
对于《沉默的真相》,嘉良影视其实也是想按照那种宣传路子走的。当初在网上回应于朝北的污蔑,甚至特地买了个热搜,就是为了能够先给网友们留下一个印象,以期能在《沉默的真相》正式宣传时事半功倍。
可惜,非常可惜,由于华耀没有提供更多的资金,在拍完《沉默的真相》后,嘉良影视基本上没多少钱了。
像那些大款一样,一天买十个热搜,挥金如土的宣传手段,嘉良影视是做不出来了。
没钱持续造势怎么办?
那就得学会有取有舍。
其实所谓的宣传,也就是给影视剧做卖点,以求吸引到合适的观众。
而所谓的卖点,无外乎质量、班底、主创、情怀、原创、cp等等等等。
质量一词,可以是作品的内容,也可以是作品的场景服化道。不知道诸位有没有看过类似“《xxx》电影质感”这样的字眼,这就是在卖自己作品的质量,自诩把电视剧拍得像电影一样。
班底,就是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